曾經希望與歐洲握手以製衡美國的中國,現在正以其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進一步推動非洲大陸。
2014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對一系列歐洲國家進行國事訪問時,他希望開啟一個被時任歐洲議會議長稱為兩黨關係“歡迎信號”的合作新時代.
分析人士說,八年後,隨著中歐關係跌至令人擔憂的水平,這種樂觀情緒破滅了。
歐洲對中國的全球野心和人權記錄、美中緊張局勢、制裁和俄羅斯-烏克蘭衝突的擔憂已經惡化了北京與歐洲之間的關係。
上個月在歐洲舉行的兩次峰會上都明確了這一點。 七國集團和北約領導人都對中國採取了明顯強硬的立場,這表明歐洲在對抗北京的立場上越來越與華盛頓保持一致。
西蒙娜·麥卡錫,政治評論員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說,在北京的激烈外交舉動導致關係出現裂痕後,歐洲已經開始改變對中國的態度。 這被視為對中國與歐洲建立密切聯繫以製衡美國的夢想的打擊。
“中國和歐盟應該發揮兩大力量的作用,幫助維護世界和平,應對國際舞台上的不確定性,”中國國家主席告訴領導人。 “宗派思想”。
但他的呼籲似乎並沒有改變歐洲的立場,歐洲的重點是努力向中國施壓,以調解烏克蘭的和平協議。
“我們談了一切,但我們只是停止了談話。這是一場陷入僵局的對話,”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 Josep Borrell 事後表示。
幾十年來,中國一直致力於加強與歐洲的關係,與中東歐國家舉行年度峰會,並尋求將“一帶一路”倡議擴展到各大洲。 當意大利在 2019 年決定加入時,這一倡議已經贏得了 G7 成員的支持。
但歐洲也在密切關注美國對與中國合作風險的擔憂。 從“武士外交官”的嚴厲語氣,到中國在非洲建立海軍基地,再到南海和台灣問題上的爭議舉動,許多歐洲國家逐漸認可了北京日益強硬的外交政策。
分析人士說,有關新疆侵犯人權或香港國安法的指控也是改變歐洲觀點的因素。 中國官員抨擊新疆“侵犯人權”的指控是捏造的,並批評西方在其他國家談論香港時干涉他們的“內政”。
在分歧越來越大之後,歐盟在 2019 年宣布中國為“系統性競爭對手”,此後雙方關係日益破裂。
“中國要求世界其他國家尊重他們並承認他們的立場,但不要太在意其他人的想法,”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所所長 Steve Tsang 說。
去年,中國是歐洲產品的第三大出口市場,也是該大陸最大的產品來源地。 但政治分歧損害了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繫。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和立陶宛之間的貿易爭端促使歐盟在世貿組織對北京提起訴訟。 該聯盟指責中國與立陶宛採取不公平的貿易做法,以報復北京認為違反其對台“一個中國”原則的做法。
立陶宛隨後同意允許台灣以台灣代表處的名義在該國開設代表處,而不是通常的“台北”。 北京表示,此舉“向台灣的台獨勢力發出了錯誤的信號”。
最大的損害是期待已久的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協議,該協議去年因雙方相互制裁而陷入僵局。 在歐盟制裁四名涉嫌參與新疆人權問題的中國官員後,北京對歐洲立法者、智庫和學者進行了製裁。
但根據評論員麥卡錫的說法,損害不僅僅是貿易協議。
“北京的過度反應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荷蘭Clingendael組織高級研究員Ingrid d’Hooghe指出,北京的行動對歐洲輿論的國家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 “中國與歐洲的戰略正在崩潰,它似乎不明白這些舉措最終會挫敗其外交目標並使歐洲更接近美國。”
中國似乎正在接受對歐洲採取更強硬立場的代價。 “對他們來說,有點冷淡的關係是必要的代價,中國認為採取政治立場更為重要,”新加坡永豐豪法學院教授高亨利說。
分析師麥卡錫認為,這也是中國應對烏克蘭衝突的盤算。 在歐美聯合支持烏克蘭的同時,中國拒絕譴責俄羅斯,在與西方對抗的情況下積極加強與莫斯科的關係。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兼國際關係系主任李明江表示,中國高度重視地緣政治在與俄羅斯關係中的作用,以及習主席之間的密切關係。 .
他說:“西方的壓力讓中國進退兩難,但他們不會接受對俄中戰略關係的任何負面影響。”
許多中國學者認識到這種情況。 廣州智能研究所創始所長陳定定在上述評論中 外交官 中方並未完全理解烏克蘭衝突可能帶來的風險,也未完全理解歐洲人對戰爭造成的損失和損害的感受。
“歐洲在地理和情感上與烏克蘭衝突的接近度將在未來幾年從根本上改變歐洲大陸對安全、經濟依賴和國家主權的看法,”陳說。
然而,根據 d’Hooghe 的說法,許多歐洲政界人士仍然傾向於對中國採取平衡的態度,而不是與中國徹底決裂。 她預測,未來歐洲將做出調整,以確定如何與中國合作,但仍對安全和地緣政治問題保持警惕。
“但在目前的情況下,在歐中關係中,價值計算將勝過經濟利益,”她說。
清潭 (跟隨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Incurable troublemaker. Explorer. Student. Professional alcohol expert. Internet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