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相鄰城市的競賽與中國人的未來願景

當香港是“一個你想去的地方,一個你想回去的地方”

Mia Gu 於 20 世紀 90 年代在中國中部長大,一直夢想著在香港生活。 她崇拜香港的電影明星,熱愛電視劇,夢想去香港一次。

顧現在在深圳的中國跨國公司工作,深圳已經從一個漁村徹底轉變為一個超級城市,毗鄰香港。 然而,她卻沒有動力走到另一邊。

麥當勞於 1990 年在深圳首次亮相。照片:彭博社。

「與內地相比,香港曾經非常繁榮。」顧回憶起童年的記憶。 如今,她不再需要去香港出差,因為深圳機場有直飛世界各地的航班。 連老明星也不再有吸引力了。

像顧先生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是這兩個鄰近城市之間權力和機會平衡變化的象徵性例子。 作為前英國殖民地,香港作為貿易樞紐和內地門戶的歷史地位正在逐漸衰落; 深圳的年輕和樂觀讓人們看到希望,這座城市能夠幫助中國在下個世紀以仍符合經濟標準的創新經濟引領世界。

然而,儘管觀點截然相反,但它們的成長潛力和地理位置使這兩個城市的聯繫日益緊密。 甚至兩個城市的政治體制都是相同的。

近鄰還是死敵?

顯然,北京迫切希望香港接受其在雄心勃勃的「大灣區」計畫中的地位,該計畫旨在使香港與內地更加緊密地聯繫起來。 然而,對於許多香港人來說,這個計畫給他們帶來了比以前更少自由的感覺。 同時,深圳居民為自己在中國共產黨的統治下仍然能夠實現經濟繁榮而感到自豪。

得益於華為、騰訊等本土知名企業,深圳去年經濟成長7.5%,首次追平甚至超過香港GDP。

在很多方面,這兩個城市代表了對中國命運的兩種相反的看法。 深圳遵循中央規劃模式,以科技為跳板──這是習近平主席中國未來繁榮願景的支柱。 同時,這種模式更傾向於西式資本主義,擁有更發達的服務業和更難以預測的政治,而西方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希望北京採用這些模式。

目前看來,深圳的方式在這場比賽中佔據主導地位,但距離取得長期穩定的成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深圳從貧困漁村轉變為製造業強國的里程碑可以追溯到1979年,當時已故領導人鄧小平決定推動創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的計畫。 中國已經開始接受外國直接投資和私人企業,儘管就在幾年前,光是提及這些現象可能會受到譴責。

作為經濟特區,深圳比中國其他地區可以嘗試更多的市場化政策。 當時,中國仍在努力從數十年的大規模飢荒和內部政治衝突中恢復過來。

深圳的開放時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 過去二十年蓬勃發展的香港正在實現經濟現代化,從製造業轉向金融服務和法律產業。 毗鄰的深圳迅速接手,兩個城市的命運也從此時開始緊密相連。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領導的立法會議員、佛山附近一家​​玩具製造商的老闆林家俊說,鄧小平宣布新政策後,「我是第一批去深圳的人之一」。 「當時,香港缺乏地點、缺乏勞動力,深圳是順理成章的擴張地點。”

香港被深圳超越:兩個鄰近城市之間的競賽以及中國人對未來的願景 - 照片 2。

深廣高速公路於 1994 年建成。照片:彭博。

如果說深圳對香港人來說是個商機,那麼香港對深圳人來說則意義重大,可以去到他們一直夢想的城市:通往現代版偉大中國的門戶。

「我們過去認為中國是社會主義,香港是資本主義,」1990年代中期來到深圳從事醫療行業的沉說。 我們非常嫉妒香港。

兩個城市之間的巨大鴻溝曾經似乎永遠無法彌合。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50年倒數計時開始為城市的未來蒙上陰影。 「一國兩制」的規定將持續到2047年。現在的問題是,香港能否在內地改變香港之前改變內地。

中國歐盟商會會長弗朗辛·哈吉索提裡奧(Francine Hadjisotiriou) 於2006 年搬到深圳。就在那時,她聽說一家世界級公司計劃開發一座擁有宏偉購物中心、電影院和娛樂場所的城市。 當時她很懷疑,但現在她不得不承認深圳已經收穫了甜美的果實。

該市已開始努力從全國各地招募最合格的人才,為他們提供戶籍等激勵措施。 “來深圳就是深圳”,市政府曾說過。

新政策在2010年代初開始見效,大疆科技於2012年推出首款無人機,華為開始在全球迅速站穩腳步。 騰訊推出了微信,並在訊息應用程式和電子支付領域超越了 Facebook 和蘋果。 2019年至今,全球投資者將深圳稱為「硬體矽谷」。

香港被深圳超越:兩個鄰近城市之間的競賽以及中國人對未來的願景 - 照片 3。

香港的房價上漲如此之快,許多人買不起公寓。

超越香港

22歲的凱蒂·陳(Katie Chen)是深圳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員工。 我們經常談論“深圳速度”,意思是在這裡一周就像在其他地方一個月一樣。 在美國學習後,陳被這座城市所吸引,部分原因是它對外國人的開放。 “這裡的每個人都是工作狂,你來這裡是為了追求夢想或賺錢。”

鄧雨眠辭去了微軟總部的工作,回國為大疆創新工作。 他說深圳是「世界上硬體最好的地方」。 鄧表示,香港仍然很重要,因為它為資金進出中國提供便利,但在技術和設計方面,香港不再重要。 鄧小平甚至認為香港在這一點上停滯不前。

隨著深圳的快速發展,香港的吸引力開始下降。 這座城市的經濟曾經是機會的代名詞,如今已成為大亨操縱的象徵。

房地產公司(主要由億萬富翁家族擁有)日益強大,並控制著公用事業和手機運營商等重要行業。 房地產價格如此之高,以至於許多年輕人無法擁有公寓,有些人不得不住在貨櫃裡。

香港被深圳超越:兩個鄰近城市之間的競賽以及中國人對未來的願景 - 照片 4。

深圳GDP趕上香港

同一時期,中國經濟在不必改變政治體制的情況下持續成長,政府也對香港進行了更深入的干預,引發了抗議。

儘管最近發生了動盪,但香港的銀行、證券交易所、專業服務公司和繁忙的港口仍然是亞洲金融體系的核心,至少目前是如此。 憑藉獨立的法院、低稅率和獨特的政治制度,香港仍然是跨國公司的首選所在地。

深圳附近的香港郊區上水被視為內地暴動的提醒者。 人們來這裡購買成盒的配方奶粉、維生素、藥品和化妝品,其中許多中國人對在大陸銷售的產品持謹慎態度。 上水的街道上擠滿了為大陸居民服務的藥劑師。 7月,這些街道再次擠滿了對物價上漲和當地經濟扭曲感到憤怒的抗議者。

同時,在深圳,很少有人同情香港的抗議者。 已經受到中美貿易戰嚴重影響的深圳居民將抗議活動視為試圖「製造更多混亂,這將對商業活動產生負面影響」。

深圳並不是沒有自己的問題。 房價飛漲(被世邦魏理仕評為全球房價最高的城市),深圳的生活也不容易。 科技巨頭所謂的996艱苦工作文化(朝九晚九,每週工作6天)引起了許多爭議。

深圳的一些人對香港的抗議活動非常感興趣和支持,但大多數人似乎並不在意,只要他們還能發財就好。 也許北京希望香港人也有同樣的想法。

Chang Jiang

"Incurable troublemaker. Explorer. Student. Professional alcohol expert. Internet gee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