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產結構調整的推進,薄遼的農業產業近年來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被確定為經濟的“支柱”。 然而,該省面臨的挑戰之一是應對日益極端和不可預測的氣候變化。
紅丹區農民收割受鹽鹼侵蝕的扁稻。
多重挑戰
憑藉特定的生態條件,許多有利因素匯集在一起,使薄遼實現生產模式多樣化,並創造出稻米和蝦這兩種主要經濟產品。
然而,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問題的發生速度比預期的要快。 特別是近年來出現的異常漲潮現象,造成了很大的破壞,直接影響到人民群眾特別是沿海居民的生產生活。
有趣的是,高風險的自然災害出現的頻率更高,例如:風暴、熱帶低氣壓、雷暴、閃電、乾旱、洪水、山體滑坡、反常降雨、來自大海的強風……產生了重大影響關於民生。 同時,水稻生產和水產養殖的水資源開發利用也面臨諸多挑戰。
在淡水資源方面,薄遼省是金甌半島上最後一個從湄公河盆地繼承部分淡水資源的省份。 然而,由於距離淡水源頭太遠(距侯河約100公里),在旱季,該省冬春水稻作物經常面臨缺水問題。淡水和鹽鹼入侵影響穩定的淡水次區域。 同時,目前地下水源也有受到影響的跡象,枯水期鑽井靜水位下降3-5m,給民生和出口帶來諸多經營困難。
此外,河岸和岸線侵蝕的情況也相當嚴重。 具體而言,薄遼有15公里的海岸線,39個496公里長的河岸區正在被侵蝕。 同時,高潮有反常上升的趨勢,出現在上年10月至次年2月。 漲潮的發生,導致部分低窪地區局部發生洪澇災害,淹沒1A國道以南市區,淹沒1A國道部分路段,直接影響生產生活、活動和出行,影響人口。
此外,生產基礎設施既不足又薄弱,包括電力、交通、灌溉等,都沒有滿足需要。 運河系統的快速沉澱,尤其是1A國道以南的製造業區,每年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可持續發展壓力加大。
漲潮導致永萊縣的水稻專業區發生局部洪水。 照片:K.T.
積極“同居”
專家表示,為在2023年實現可持續農業發展的願景並賦予新動力,建設適應性農業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共生”,各部委、中央部門和薄遼省應繼續指導有關湄公河三角洲可持續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的政府第120號決議的有效實施。 因此,有興趣投資生產基礎設施; 繼續投資海堤、河堤、避風塘、漁港、漁碼頭和自然災害防治工程; 1A國道以南集中的超精養、精養、半精養對蝦養殖區、水產苗種生產區基礎設施投資項目; 蝦米產區、封閉堤壩、電泵站……服務生產、產品消費環節,建設省1A國道北大場。 儘早投資薄遼省1A國道南水產養殖控水補水系統項目,力爭2023年初開工建設。
與此同時,構建一套智能工具(程序、農場管理軟件)結合地理信息技術的 GIS 應用,支持更新、存儲、分析和向消費者傳輸建議,例如:土壤的特性、適應性土壤對水產品和植物的影響; 種植、照料、收穫和保護技術; 全區各類種植面積; 水源; 漁業部門的物資供應點,出口產品的採購和保存和加工。
農業和農村發展部建議考慮並支持建設水環境自動監測預警站,以便快速檢測超標指標,幫助人們主動生產; 協助地方研究和轉讓超精養、精養和半精養蝦類養殖廢水和廢棄物處理技術,降低規模化環境污染風險。 特別是支持薄遼省制定深入研究報告,評估氣候變化對該省居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研究並提出防止沿海地區淤積的解決方案,以限制運河中的淤積……
清澈
為發展湄公河三角洲,農業和農村發展部部長發布第695號決定,成立2020-2025年湄公河三角洲農業和農村發展指導委員會。同時,頒布指導委員會運作細則農業農村發展部成立湄公河三角洲農業農村協調辦公室。
根據薄遼省農業和農村發展局的說法,為了加強區域和次區域協調,特別是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增加湄公河三角洲農業經濟資產方面,有必要:
加快“區域農業經濟聯繫發展向突破快速可持續發展具體機制方向”項目的研究進展。 其中,研究圍繞3個主軸: 農業經濟發展(建立標準原料庫、原料價值鏈生產合作等); 該地區農業的基礎設施發展和物流服務。
繼續協調貿易促進項目,對接供需,開發市場,打造農產品品牌; 監測進展,促進種植區、農業區、保存和加工設施的規範制定,確保該地區的質量標準。
組織與湄公河三角洲地區服務經濟、農業物流和農村工業發展的部委、行業協會、企業和合作社的聯繫。 協調指導本區各省根據本區各省季節性生產日曆,統籌調控跨區生產用水。 研究並製定計劃,通過投資具有跨區域和次區域特徵的灌溉系統來解決供水和調節水資源問題。
協調實施農業和農村發展部關於湄公河三角洲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投資的公共投資計劃、計劃、戰略、方案和項目。 提出解決方案以提高基礎設施工程的效率和價值,包括生產、自然災害預防和氣候變化應對基礎設施。
湄公河三角洲各省定期協調,快速處理跨區域問題; 在生產管理、防災、價值鏈生產聯動、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民產品消費等方面有有效的解決方案。
“鐵桿社交媒體狂熱者。容易出現冷漠。創造者。思想家。虔誠的網絡大師。流行文化愛好者。問題解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