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她的母親去世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學教授陳柏芝決定將她的骨灰火化並撒在紀念花園裡。 這種形狀在當地被稱為“綠色墓葬”。
陳女士表示,在香港這樣擁擠且昂貴的地方,這種埋葬方法是最實用的選擇之一。 然而,據報導,這並不是一個受歡迎的選擇 守護者。
“傳統上,我們希望將祖先的遺骸保存在墓地。在那裡我們可以參觀、祭拜、祭拜。我們非常尊重這個傳統,”殯葬業協會會長郭海邦先生說。
43歲的黃永榮將父親安葬在曾咀靈灰安置所,這座佔地4,800平方米的建築群將於2021年投入使用。他的家人選擇這個地點安放遺體是因為風水好,但表示這裡的費用是暫時的。
“我父親常常說他想看看大海。所以我們把他的骨灰面朝大海,我們很高興,因為這就是他想要的,”她說。
目前,每年大約 95% 的死亡者都是火葬的。 不斷變化的社會規範促成了傳統喪葬方式的轉變。
然而多年來,在這個人口稠密的城市,死者家屬必須等待很長時間才能找到安放親人骨灰的地方。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並進行了數十年的努力。 印度時間。
最近在香港落成的山心大廈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的數千人提供了最後的安息之所。
這座12層的塔樓採用白色大理石建造,裝飾有豪華的吊燈,具有豪華酒店的外觀。
Shan Sum 是一座 12 層高的塔樓,擁有約 23,000 個骨灰盒。 新設施是政府數十年來吸引私營公司進入死者護理領域努力的一部分。
這座現代建築是 52 歲的德國建築師烏爾里希·基爾霍夫 (Ulrich Kirchhoff) 的作品。 設計時他嘗試將自然元素引入此處,營造“鄉村感覺”。
其設計靈感來自於坐落在山腰上的中國傳統墓地。 骨灰存放在不同尺寸的隔間中,其中一些尺寸為 26 厘米 x 34 厘米。
空調房間裡的牆壁上堆放著。 每層樓的客房均經過專門設計,注重隱私。
租一棟12層樓的場地相當昂貴。 2人入住的費用為58,000美元,而最高級的全家套餐費用近300萬美元。 與此同時,香港家庭平均每月收入約為3,800美元。
“令人髮指的謙虛咖啡愛好者。食品專家。熱情的麻煩製造者。邪惡的酒精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