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沒有讓給深圳?

美國專家David R. Meyer(華盛頓大學)在《南華早報》發表文章,探討香港近期一系列抗議活動後可能失去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可能性。 以下是該文章的簡要翻譯。

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否會受到削弱?

香港的抗議活動已經持續了幾個月,並正在經歷許多複雜的事態發展,引發人們擔心它們可能損害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許多人認為:這場政治危機將阻礙許多金融公司的營運; 中國幹預的可能性將降低這些公司的經營環境的吸引力; 中國將故意下調香港的評級,同時將深圳打造為全球金融中心。

抗議活動的嚴重性是不可否認的。 對於許多參與者和觀察者來說,香港抗議活動顯示出複雜性。 歐洲和美國的一些政客在談論禁運或其他形式的製裁方面走得太遠 — — 儘管他們反對中國幹預他們的國家。

但我們也不能忘記,從紐約經巴黎到倫敦,世界上大多數主要金融中心都經歷過波動。 這種不穩定性有時會發生,因為這些中心是全球經濟關鍵參與者的所在地,而且存在極端程度的不平等。

當這種差異受到質疑時,抗議者常常將金融中心視為他們反對的權力的象徵。 自1950年代以來,香港經常面臨此類抗議活動。

事實上,香港是全球經濟中心,而不是一個國家。 因此,針對零售或旅遊業的抗議活動損害了以 GDP 衡量的經濟總產出。 然而,這種損害尚未波及全球金融公司、經濟服務業或香港區域商業管理部門。

中國市場准入的“明珠”

香港作為中國「進入全球投資資本的窗口」和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仍然穩固。 有4個理由支持這個論點。

第一,無論面臨什麼挑戰,中方都不會讓香港內部安全崩潰。 根據《基本法》,香港政府有此責任。 中方將全力支持這項努力。

其次,香港是許多主要金融公司的所在地,這些公司管理亞太地區以及該地區與全球經濟其他地區之間的資本流動。 這項管理活動誕生於19世紀末,並克服了無數的戰爭、運動和經濟危機而得以生存。

這種彈性源自於密集的個人和專業關係系統,促進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分享。 對於大公司和金融專業人士來說,將總部設在香港對其成功至關重要。

第三,亞太地區不存在香港以外的可行替代方案。 東京仍然是日本和瞄準日本市場的外國公司的全球金融中心。 外國金融公司,包括來自亞洲國家的金融公司,很少將東京作為更廣泛的區域中心。

雪梨是為澳洲提供服務的金融公司的總部,該市的企業與橫跨亞洲的主要專業知識網絡過於孤立。 甚至澳洲公司也將亞太業務的總部設在香港,將東南亞業務的總部設在新加坡。

一些觀察家認為新加坡可能是香港的替代品,但新加坡的金融網絡主要集中在東南亞,而不是亞太地區。 而且他們的網路只能微弱地到達中國大陸。

第四,中國政府及其官員一貫支持香港建設全球金融中心。 從國家主席到各部門負責人以及金融監理機構的官員都非常清楚,上海是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而香港是全球中心。

事實上,認為中國正在建立深圳替代香港的想法是對中國政府政策的誤解。

這項政策使深圳成為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國家金融試驗室、珠三角地區領先的金融中心、珠三角地區領先的金融中心和高新技術中心。

中國官員在表達對香港的看法時,通常會說香港領導人應該更好地執行《基本法》的規定,主要目的是促進香港民眾的社會生活。 這些觀點從未針對香港金融企業。

此外,任何想要離開香港的外國金融公司都會面臨困難。 中國政府可能會認為這項決定是不支持和不合作的。 他們將錯過進入世界上最好的經濟體之一的機會。

對香港全球金融中心未來的擔憂是沒有道理的。 香港的金融公司和大亨是中國進入全球金融市場的皇冠上的明珠。 中國領導人永遠不會破壞這一點。

Chang Jiang

"Incurable troublemaker. Explorer. Student. Professional alcohol expert. Internet gee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