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內政部公佈,自1月31日正式推出英國公民(海外)簽證計劃(又稱BNO)以來,過去兩年英國共接待了144,500名香港居民, 2021年,香港僑民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近70%的香港人出於對政治局勢、自由和人身安全的擔憂而移居英國。 學術界稱他們為“政治難民”。
由移居英國的香港移民創立的 Citizens of Our Time Learning Hub 與香港海外媒體公司 The Chaser News 聯合開展了這項調查。 該調查於 2022 年 1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1 月 29 日在線發布。他們收到了大約 822 份有效問卷,這些問卷來自根據 BNO 計劃移居英國的 16 歲及以上居民。
1月31日,兩位旅英著名香港學者鍾劍和先生(Chung Kim-wah)和黃偉國先生(Benson Wong Wai-Kwok)舉行了網上記者會。 他們發表了報告《BNO 簽證計劃實施兩年調查:政治難民無情》。
調查顯示,69.5%的受訪者俱有大學及以上學歷,其中本科學歷佔37.3%,碩士以上學歷佔32.2%。 大約 14.2% 的人擁有副學士學位或文憑。 將近 54% 的受訪者是有孩子/正在上學的父母或學童。
“政治難民”
這項調查顯示,近 70% 的受訪者通過 BNO 簽證計劃移民英國的原因包括:香港的政治局勢 (48.7%) 或個人自由和安全倍數 (21.7%); 教育和兒童發展 (25.2%)。
鐘解釋說,這個數字顯示,大部分香港人擔心中共會在香港給他們的孩子洗腦。
黃先生說,持有BNO簽證的香港人在某種程度上是“政治難民”。
當被問到哪件事對港人來說最有意義和難忘時,大多數受訪者選擇了“7月21日元朗站襲擊事件”(68.7%)、“7月21日太子站8月31日”(44.2%)和“警察鎮壓”群眾抗議 6 月 12 日引渡條例草案”(39.2%);“1989 年 6 月 4 日天安門廣場抗議”和“每年 7 月 1 日/進入立法會大樓抗議引渡條例草案”(17.8%)。
Hoang先生認為,反對2019年引渡法案修正案的運動已經成為不可磨滅的共同記憶,甚至是他們身份的一部分; 這也是散居英國的港人被稱為“政治難民”的原因。
70%的受訪者已經適應了英國的生活
在就業方面,超過52.1%的受訪者從事經濟活動,其中42.6%是僱員,9.5%是自僱或創業。 約 21.2% 的受訪者正在找工作。
近 70%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已經適應了英國的生活,其餘的則表示尚未適應。 其中,28.3%的人表示他們“需要很多”關於“健康服務信息”的幫助,28.2%的人需要“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能力”,26.2%的人需要“更多關於當地的社會、政治和信息”經濟體系”,24.9%的人需要“尋找工作機會”,23.1%的人需要“熟悉當地的文化和習俗”。
Hoang表示,18.5%的受訪者認為生活費援助“確實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 這反映了一些擁有 BNO 的香港人正面臨經濟困難。 他們中的一些人因香港政治環境的變化而被迫離開香港尋求庇護。
這項調查亦顯示持有BNO的港人對英國政府及地方議會的了解有限。 雖然 75% 的受訪者知道英國政府發起的香港接待計劃和英語語言支持 (ESOL) 計劃,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受訪者知道當地議會為窮人提供的融入和支持活動。 . 甚至10.7%的受訪者從未聽說過幫助港人的措施。
部分受訪者對離開香港感到愧疚
本次調查要求受訪者描述他們在英國生活後的感受。 一些受訪者對英國擁有言論自由權表示高興。 有些人因為不習慣在英國生活而感到孤獨,有些人擔心自己的財務狀況和日常生活費用,不適應冬天的寒冷和語言障礙。
Nie Law、Shan Lam 和 Nathan Amery 主演
洪安譯
你參考原文 舊時光
“熱情的培根迷。驕傲的流行文化忍者。謙遜的分析師。電視愛好者。終生的旅行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