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債權人正準備與陷入困境的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展開一場曠日持久的資金“爭奪戰”。
中國開發商債務重組
持有美元債券的債券持有人正竭盡全力向房地產公司索取資金。 然而,這一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冗長的重組和訴訟拖延的阻礙。 對於國內債券,一些方面呼籲監管部門給予支持。 許多債權人甚至申請解散,這是一項高風險的訴訟,如果發生大規模清算貼現資產,可能會適得其反。
一些開發商債務修改提案最近取得了進展。 然而,恆大上周宣布的計劃讓投資者擔心他們將不得不等待數年才能收回資金。 根據一種選擇,恆大提出將舊債券換成期限最長為 12 年的新債券。
曾經躋身中國前5開發商的融創中國也提出了類似的提議。 他們想用 2-9 年到期的新債務取代美元債券。 CreditSights 高級分析師 Zerlina Zeng 表示,面對此類計劃,外國債券持有人收回資金似乎“不安全”。
債權人的金錢“戰爭”凸顯了外國投資者在世界第二大債務市場面臨的挑戰。 此外,據高盛稱,這種情況還表明,北京仍無法結束這場“拖垮”恆大等大型開發商的危機。
彭博彙編的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共欠債465億美元。 由於無法進入信貸市場,到 2022 年,整個非洲大陸的建築商已經違約了 140 多只債券,並且未能支付 500 億美元的國內債券。
標準普爾全球評級高級董事兼中國大陸研究主管查爾斯·張說:“我們多年來從未在中國看到過這樣的違約集群。”
主要由開發商發行的中國高收益美元債券錄得自 10 月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儘管宣布了重組計劃,但大多數恆大債券仍低於 10 美分,表明投資者對價格回升的預期仍然不大。
雖然金錢的“戰爭”不僅僅發生在投資中國的債權人身上,但整個行業的重組、巨大的債務負擔以及跨境法律法規的複雜性,都讓這個過程變得冗長乏味。
幾個月前,恆大因未能公佈改革計劃而令外國債權人感到擔憂。 目前的選擇之一包括前 30 個月支付新證券的利息,這意味著債券持有人必須“擁有”更多的債券。
一些專家表示,恆大的計劃也可能是佳兆業或世茂等其他開發商的路線圖。 同時,龍光集團計劃用七年到期的新債替換這些債券。
“困”在官司中
與外國債券持有人不同,國內債權人是“幸運兒”。 開發商努力償還國內債務,還有等待時間更短的選擇。 例如,恆大在 2021 年底違約後的幾個月內向當地債券持有人支付了息票債券。
一些外國債權人正在失去耐心。
本月早些時候,代表金科地產集團一批債券持有人的法律顧問致函當局,要求他們幫助“監督對外國債權人的債務償還”。 他們還提供許多其他選擇,例如解散呈請,當債權人未支付至少 10,000 港元(1,274 美元)時,可以在香港法院針對公司提出解散呈請。
上述訴狀初步幫助債權人達成妥協,但多數當事人在法庭上仍存在諸多問題。 正是這樣一場官司,促使恆大與多家債權人談判。
然而,最近一位原告發現債權人廣泛使用的解散動議策略產生了問題,甚至阻礙了雙方之間的和解進程。
起訴佳源國際集團的楊文與債務人協商達成和解,但其他債權人要求介入。 法官隨後命令該公司製定債務重組計劃,這讓楊失去了迅速達成協議的機會。
中國當局宣布了一系列措施來幫助緩解房地產行業的流動性不足,例如降低首次購房者的抵押貸款利率以及國家對一些開發商的人民幣債券提供擔保。 因此,美元債券從 11 月到 1 月大幅上漲,但隨著房屋銷售長期暴跌以及開發商仍深陷流動性緊縮而“失去動力”。
高盛預測,中國高收益債券發行人的違約率今年只會從 2022 年的 40% 以上下降至 28%。這是由於政府只為優質開發商提供支持付款。
Zerlina Zeng評論說,“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重組過程和價值將有更好的前景。 這一周期將為中國房地產業未來更健康的旅程“鋪平道路”。 這個國家。”
參考彭博社
“鐵桿社交媒體狂熱者。容易出現冷漠。創造者。思想家。虔誠的網絡大師。流行文化愛好者。問題解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