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限制並沒有幫助美國大公司擺脫對數十億中國市場的依賴。
根據QUICK-FactSet的數據,蘋果以3萬億美元的市值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也是2022年在中國營收最多的全球公司,接近700億美元。
美國主要芯片製造商高通也依賴中國,其銷售額佔其銷售額的 60% 以上。 至於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這個數字則超過20%。
最依賴大陸市場的公司中有八家來自半導體行業,而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在該行業存在嚴重衝突。
去年10月,華盛頓禁止美國公司向中國芯片公司供應某些類型的半導體、芯片製造設備或升級產品。 美國公民也被禁止在對手的領域工作。
儘管政治壓力越來越大,但對於高通、泛林研究和其他四家美國半導體公司來說,中國去年仍然是最大的收入來源,超過了歐洲、美國和日本等其他主要市場。 事實上,許多電子產品和技術產品先出口到非洲大陸,然後再以成品形式再出口。
因此,高數字並不能反映該國的內需。 許多公司在年報中解釋說,在某些地區,例如中國,他們的收入基於運輸和支付數據,而不是最終用戶。
“美國科技公司對中國的高度依賴只能表明中國在全球GDP中所佔的份額。 直到最近,還沒有特別的理由相信大陸市場的發展存在風險。”野村證券亞太區技術研究主管 David Wong 表示。
不可錯過的市場
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雙向貿易總額在2022年達到創紀錄的6900億美元,其中華盛頓的出口在2018年至2022年間增長了28%。相比之下,去年美國從中國進口了總計5363億美元。
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金融學副教授付方建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個市場類似於美國科技公司的國內市場。 當美國政府試圖阻止中國獲得尖端技術時,企業就無法離開西半球的市場。
一些專家警告說,收入嚴重依賴中國可能成為美國科技公司的脆弱性根源。
多倫多諮詢公司 The Geopolitan Business 的首席執行官阿比舒爾·普拉卡什 (Abishur Prakash) 表示,這些美國科技公司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徹底禁令以及無法在中國銷售或製造”。
轉變並不明顯
儘管雙方存在戰略摩擦,但對中國的依賴並未發生顯著變化。 根據公司文件,與截至 2018 年 9 月的財年相比,蘋果在最近一個財年在中國大陸(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的總銷售額僅下降了 0.74% 至 18.8%。
該市場仍然是蘋果的第二大收入來源,僅次於美國市場。 具體來說,“Apple House”的收入在 2019 財年和 2020 財年因中國經濟放緩而出現下降後,2022 財年的收入從 2018 財年的 519 億美元增長了 43% 至 742 億美元。
自2014年左右以來,蘋果一直專注於發展中國市場。 該公司將“在未來幾十年”對其進行投資。
對於特斯拉來說,其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銷量飆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電動汽車技術的快速採用。 2022年,中國市場佔該汽車製造商總銷量的22%,高於2018年的8%。
嚴重依賴中國的高通去年9月63.6%的銷售額來自內地和香港。 根據公司備案文件,2018 財年這一比例為 67%。
如今,科技行業正在努力應對宏觀經濟形勢不利和市場需求下降的問題。 因此,美中對抗的結果將對蘋果、特斯拉等科技公司或中國電子工廠客戶的半導體製造商產生更大的影響。
(據日經亞洲)
“Incurable troublemaker. Explorer. Student. Professional alcohol expert. Internet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