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持續了十年
據《亞洲時報》分析,3 月至 5 月中國許多城市採取嚴格的社會隔離措施,進一步加速了長達十年的勞動密集型製造商從中國向東南亞的轉移。
全球公司無法“抵制誘惑”,通過轉移甚至轉移到科技行業來削減工資和其他成本,與服裝製造商和低端商品相比,科技行業受到的打擊並不那麼嚴重。
然而,顯示更多現代替代技術正在進入非洲大陸的數據讓中國決策者感到放心。 然而,有警告稱,由於缺乏高薪工作,中國的應屆畢業生開始接受工廠的最低工資。
總體而言,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數據並未顯示中國製造業的大規模外流。 國家統計局(NBS)今年表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FDI)年增長率從一季度的31.7%放緩至4月和5月的6%左右。 不過,今年前五個月的平均增速與上年相比仍達22.6%。
今年前五個月,中國高科技領域投資同比增長20.5%,而一季度同比增長27%。
不可避免的變態
香港、新加坡、韓國和台灣在1960-1990年代的工廠向西方世界提供廉價商品時,曾被譽為亞洲四“龍”。
1980年代中國開始開放經濟後,不少香港製造商北上珠三角及長三角。 香港後來轉變為亞洲金融中心,而中國大陸則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中心。
孟加拉國紡織廠
2000年代,中國開始提高最低工資。 在廣州,2008 年每月最低工資幾乎翻了一番,從 2001 年的 450 元增至 860 元(128 美元)。最低工資繼續上漲至 2015 年的 1,895 元,相當於去年的 2,100 元(313 美元)。
據 Statista 稱,目前,服裝工人的基本工資在印度尼西亞約為 243 美元,柬埔寨為 190 美元,緬甸為 157 美元,孟加拉國為 95 美元。
去年,至少有 11,000 家外國公司,主要是在中國沿海城市,取消了他們的商業登記。 同時,2020年外企淨增8000家。
去工業化的風險
中國社會科學院全球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許啟元表示,這一趨勢可能對中國有利,有助於加強區域供應鏈的發展。
“只要中國製造商能夠獲得更多訂單來生產更高價值的產品,低端產品的生產就可以轉移到周邊國家。 然而,他也警告說,製造商的快速遷移可能導致去工業化。
“迄今為止,與美國的戰略競爭是主要驅動力,”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偉說。
美國要向減少對中國依賴的方向重組供應鏈
李偉表示,自拜登先生2021年初上任以來,重組全球供應鏈已成為美國最重要的經濟和外交戰略。依賴。 國家上。
“美國對華供應鏈戰略的影響可能遠大於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而長期影響將是不可逆轉的,”李偉說。
教授表示,中國應與歐洲國家建立更密切的關係,與日本和韓國保持良好關係,儘管後兩國也在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同時,中國應該開發更多的新產品,推動工業革命。
越南能否接收到科技產品的“浪潮”?
在過去十年中國許多紡織品和家具製造商轉移到孟加拉國和印度尼西亞之後,當前的生產遷移浪潮主要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有關……
越南是全球手機生產基地
2013年至2015年,富士施樂、京瓷、佳能等多家日本打印機製造商宣布,由於中國勞動力工資快速上漲等成本,計劃將生產線遷往越南。
2014 年,韓國三星電子宣布將從中國分拆出來,在越南新建一座價值 30 億美元的智能手機工廠。
中美貿易戰在 2018 年升級,去年喬·拜登政府宣布對全球供應鏈進行“重組”。 越來越多的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國家,越南正在成為潛在目的地。
近年來,中國智能手機製造商華為、OPPO和小米將生產擴展到越南,越南具有靠近中國南方廣東省的優勢。
根據Counterpoint的數據,“中國製造”智能手機的全球市場份額從2016年的75%逐漸下降至去年的67.4%,而印度和越南製造的手機市場份額正在逐步增加。 .
根據 Gartner 的數據,去年,香港和中國大陸出口了價值 1600 億美元的手機,市場份額約為 60%,而越南銷售了價值 390 億美元的手機,市場份額約為 15%。
在中國爆發供應鍊和物流中斷後,蘋果將部分 iPad 生產從中國轉移到越南。 “Apple Default”還將在印度欽奈附近的富士康工廠生產 iPhone 13。
制裁正在加速製造業“退出”中國。 然而,其他亞洲國家不太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取代中國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
失業是中國的問題
5月底,中國開始放寬隔離規則以重振經濟。
根據 BNS 的數據,5 月份城市地區 16 至 24 歲的人中有 18.4% 失業。 利率較上月有所下降,但仍高於 5.5% 的年度上限。
中國媒體激烈爭論廣東一家電子產品製造商向年輕工人支付 9 元,即每小時 1.35 美元。
結果,一個人每天工作10個小時,沒有休息日,每個月只能賺2700元,比之前的4000元減少了約33%。 “不幸的是,許多大學畢業生不得不從事這些工作,因為別無選擇。”
中國工廠工人的時薪為 1.35 美元,而美國的最低工資為每小時 16 美元。
“Incurable troublemaker. Explorer. Student. Professional alcohol expert. Internet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