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成立後,遭遇重重阻力,包括採購10億美元設備的計畫受阻; 2009年,加州法院裁定他們非法使用台積電的商業機密,2020年,中芯國際被正式列入美國貿易黑名單。
不過,中芯國際仍展現出強大的技術潛力,最明顯的證據就是在沒有購買先進加工設備的情況下實現了7奈米晶片的量產。
在中國「滅跳蚤」的旅程中,中芯國際創辦人張汝京(Richard Chang)是個不容錯過的特殊人物。 從晶圓生產、矽片,到CIDM模型、汽車晶片,張如京的創業業務聚焦中國半導體產業,並著力解決瓶頸問題。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芯國際已成為中國積體電路製造領域的龍頭企業,位居全球第四。 張如京被市場稱為「中國晶片之父」。 如今,70多歲的他依然在跳蚤之路上「馳騁」。
放棄台積電,回國創業
張汝京大半生都在四處奔走,購買「中國薯片」。 出生於中國台灣,後赴美國留學。 在美國獲得工程碩士學位後,Truong Nhu Kinh 加入德州儀器 (TI),並在那裡工作了 20 年。 在此期間,他與積體電路的發明者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一起工作了四年。 在這裡,他認識了德州儀器公司副總裁張忠武(Morris Chang),後來在台灣創辦了台積電。
在德州儀器 (TI),Truong Nhu Kinh 成功建立並管理了位於美國、日本、新加坡、義大利的 10 家工廠的技術開發和微晶片業務…
懷抱著創辦自己的晶片公司的想法,張汝京毅然辭職,受邀在台灣成立實達半導體,比台積電晚了10年。 這家公司一開始就展現了實力,短短3年時間就達到了台積電1/3的產能,並開始獲利。 當時,張汝京公開表示,實達半導體第一、第二工廠建在台灣,但第三到第十工廠將建在中國大陸。 它還規定了在此期間的員工培訓和其他事項。
然而,實達半導體的快速成長,成為台灣第三大晶片製造公司,讓台積電感受到了威脅,也讓張仲謀感到擔憂。 最終,台積電斥資以8倍市值的價格收購了實達半導體。
張汝京意識到在中國大陸創業的時機已經到來,因此放棄了持有台積電股份的嘗試。
回國創業後,張如京結識了摯友、中國半導體產業史上的重要人物江上洲。 張如景原本計劃在香港開設工廠,但被江上洲說服返回上海建廠。
快速發展
蔣尚舟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張如景的職涯規劃,也影響了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
江上珠清楚了解張如慶的專業能力,張如瓊也知道江上珠的規劃與勇氣。 經過考察,張如慶決定在上海建廠,成立中芯國際。
張汝京組成團隊時,實達半導體、台積電等300多名工程師跟隨他加入中芯國際,還有100多位外籍專家加入。 其目的是打造產業鏈,幫助夥伴企業共同測試產品,推動全國產業鏈發展,完善中芯國際供應鏈體系。
2001年9月,中芯國際8吋晶片生產線正式建成,僅花了13個月的時間。 Truong Nhu Kinh 創造了建造世界上最快晶片工廠的新紀錄。
中芯國際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 公開資料顯示,2004年,中芯國際在北京建成了中國第一條12吋晶片生產線。 當時,只有美國、歐洲、日本和韓國的少數公司有能力投資12吋晶片生產線。
2007年12月,中芯國際購置了採用45奈米製程的生產設備,僅比西方國家晚了一年左右。 2009年1月,中芯國際獲得32奈米製程晶片設備出口許可證。
從2002年正式投產到2004年3月18日在香港上市,中芯國際只花了2年左右的時間。 在此期間,中芯國際工廠數量增至7家,月產能增至11萬片晶圓。
2020年,中芯國際在A股上市,成為A股和H股同時上市的晶圓製造公司,該公司表示,是生產晶圓積體電路板的公司之一。 是中國積體電路製造業的龍頭企業。 他們在不同技術節點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代工和晶圓工程服務。
2022年年報顯示,中芯國際加工晶圓751.08萬片,較去年同期成長11.2%。 根據全球純晶圓代工企業最新發表的2022年銷售額排名,中芯國際則位居全球第四、中國第一。
2022年,中芯國際營業利潤507.57億元人民幣(71.06億美元),年增33.8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126.61億元人民幣(17.7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成長6.82%。
截至2023年6月2日,中芯國際A類股市價值達4,257億元人民幣(595.98億美元)。
75歲繼續創業
52歲設立最低工資只是張汝京在中國大陸邁出的第一步。 目前,儘管他已經75歲了,但他仍在創業,致力於「中國晶片」的自產。
2009年11月,張汝京遞交辭呈,離開了自己奉獻的中芯國際。 同時,他也簽署了競業禁止協議。
由於中芯國際與台積電之間的專利糾紛日益激烈,張如京被迫離開中芯國際。 台積電經常就技術專利問題起訴中芯國際,最後達成和解。 中芯國際將向台積電支付總額3.75億美元,並向台積電無償發行香港上市的中芯國際普通股。 此外,台積電也低價收購了中芯國際總計10%的股權。
張汝京卸任後,江上珠掌權,但於2011年6月因病去世。 在此之前,他很快就將張文義帶入董事會。 曹永強先生現任中芯國際總裁。
離開最低工資後,張如京並沒有離開中國大陸,也沒有離開晶片產業。 2014年6月,66歲的他復出創業,成立了上海半導體產業集團全資子公司上海新生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
三年後,Truong Nhu Kinh 再次離開了他創立的半導體公司。 2018年,70歲的他前往山東青島,創立了青島芯恩半導體電路公司。 他介紹了CIDM模型,即共享IDM。 在這種模式下,晶片設計、研發、製造等各環節的企業不僅可以共享資源,還可以將風險降到最低。 他稱這是「最適合中國的新模式」。
2021年8月,青島芯恩8吋晶圓廠成功下片,這是我國首個積體電路協同製造(CIDM)計畫。
2022年5月,Truong Nhu Kinh從青島思恩辭職,加入上海GTA半導體。 是華大半導體旗下子公司,是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晶片供應商。 對於這個問題,業界的解釋是,張汝京希望解決電動車產業晶片短缺的困境。
有人評價,張汝京懷抱著中國半導體的遠大夢想,並為了這個夢想放棄了一切,這是他最令人敬佩的地方。
梁孟東博士-中芯國際7奈米晶片技術背後的“神”
[ĐỌC CHẬM] 全球衝突如何影響蘋果的沙漠晶片生產計畫?
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爭相購買 Nvidia 價值 4 萬美元的晶片,推動雄心勃勃的人工智慧目標
根據 新浪財經
“熱情的培根迷。驕傲的流行文化忍者。謙遜的分析師。電視愛好者。終生的旅行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