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5 月 20 日廣島會議的聯合公報中,七國集團討論了與中國關係中所有最敏感的話題,從新疆、西藏、香港、台灣的局勢到北京對南中國海的主張。 .. 然而,最顯著的變化是在經濟領域。
John Blaxland 教授告訴亞洲新聞頻道。
不再“經濟脫鉤”
G7的七個成員(包括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英國和美國)與中國保持著深厚的經濟合作關係。 過去,經濟利益讓七國集團難以“脫離”中國。
這可能是七國集團聯合公報調整措辭的原因:“我們的政策方針無意傷害中國或尋求阻礙經濟發展和進步。 經濟的複原力需要減少風險和多樣化.”。
觀察人士表示,在與中國進行經濟合作時,七國集團在說不要“割裂”,相反要“降低風險”方面變得更加現實。 在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進行貿易時,這將是一種更溫和、更合適的平衡安全與經濟利益的方法。
“無論以何種標準衡量,脫鉤都是極端和不切實際的。降低風險似乎是一個比脫鉤更有效的政治術語”——珀斯美國亞洲中心(西澳大利亞大學)首席執行官戈登弗萊克教授告訴亞洲新聞頻道。
“降低風險”實際上與七國集團對中國的“經濟脅迫”一詞密切相關。 他們爭辯說,中國利用其經濟實力製造政治“脅迫”。
這是一些經濟體所經歷的。 John Blaxland 教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與國防研究中心)表示,對中國依賴的減少是從與韓國建交後嚴重失敗的案例中得出的。
澳大利亞國際安全和情報專家布拉克斯蘭先生以樂天集團在遭受重大損失後撤出中國為例,恰逢2017年的外交爭端。此外,澳大利亞本身在兩次之後也受到中國出口制裁的嚴重打擊。雙方外交關係緊張。
來自俄羅斯和歐洲的回答
中國對七國集團的相關聲明做出了嚴厲的反應,而不僅僅是口頭上的。 在七國集團結束後的一周內,中國發生了兩件重要的外交事件。
5月24日,在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的最後一天,俄羅斯總理米哈伊爾·米舒斯京簽署了一系列投資合作協議,並盛讚俄中雙邊關係處於“前所未有的水平”。 看”。
俄中合作繼續描繪“俄中對抗西方”的情景。 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批評七國集團對俄羅斯和中國的“威懾”。 中國外交部還指責七國集團領導人“妨礙國際和平”,稱該集團需要改變並反思其行為。
與俄羅斯的良好關係被視為中國與西方尤其是歐洲國家關係的籌碼。 這一戰略的王牌是烏克蘭。
據美聯社報導,中國似乎希望改善與歐洲國家的關係,甚至有可能將一些國家從與美國的聯盟中分離出來。 政治分析人士說,這是北京決定派遣特使討論和平解決烏克蘭問題的部分動機。
5月23日,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向荷蘭外長沃普克·胡克斯特拉介紹了獲得芯片製造技術的情況。 秦說,出於安全原因阻止北京獲取該技術是沒有根據的,可能會損害與中國的關係。
荷蘭、美國和日本限制中國獲得先進的芯片技術,這通常被理解為要求與中國進行技術分離的政策的一部分。 目前,除了台灣,荷蘭也是全球半導體芯片競賽的重要國家,最大的代表就是ASML公司。 ASML 和台積電(台灣)當然不希望在中美科技競爭中處於不得不“選邊站”的境地。
“Incurable troublemaker. Explorer. Student. Professional alcohol expert. Internet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