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凱瑞艾倫
- 英國廣播公司監控
當香港爆發第一場抗議活動時,中國官方媒體保持沉默。
但當和平抗議變成暴力時,情況就改變了。 如今,中國正在利用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和暴力抗議來發起一場強大的媒體運動,旨在控制該國的訊息。
1. 沉默政策
六月份,針對有爭議的引渡法案爆發了抗議活動。 中國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也不說。
從那時起,香港的抗議活動已發展成為一場更廣泛的運動,要求民主改革和調查警察的暴行。 它已成為反對中國和北京侵犯的戰鬥口號。
即使6月9日數十萬人大規模抗議震驚世界,中國媒體仍保持沉默。
幾週過去了,抗議人數達到了 200 萬,並在 6 月 16 日達到頂峰,中國保持沉默。
部分原因是傳統工具受到完全審查。
這些資訊包含與抗議活動相關的短語,包括“香港”、“香港政府”,甚至還有“103萬”(今天6月9日抗議者的人數)、“銅鑼灣”和“維多利亞公園”等具體術語。 「(抗議者聚集的地區)自6月9日起在新浪微博上受到審查。
中國媒體甚至聲稱引渡法案得到了積極回應。 新華社稱,引渡法案「得到了大多數民意的支持」。 英文文章稱,發生了「小規模」抗議活動,但數十萬人「作為全市簽名運動的一部分錶達了他們的支持」。
然而,沒有中文社群媒體提及抗議活動。 但很明顯,這項政策並沒有真正發揮作用。
2.「外國特工」與「祖國」之爭
隨後,6月15日,香港政府暫停了引渡法案-抗議者的明顯勝利。 當時,中國外交部強烈批評他,並開始指責美國。
主流媒體報道稱,8月17日,不少家長走上街頭「呼籲美國政客不要幹預美國引渡法案」。 [Hong Kong] 和中國內政。
幾天后,當抗議者污損中國駐香港中聯辦時,政府喉舌《人民日報》在頭版發表了一篇憤怒的社論,聲稱「中央政府不會受到挑戰」。
突然間,官方媒體開始報導「極端主義抗議者破壞設施、破壞國徽、塗鴉侮辱國家和民族」。
審查制度已逐漸成為控製香港敘事的一種嘗試。 超過 16 萬名微博用戶使用了#TheCentralAuthorityWillNotBeChallenged 標籤——中國的媒體機器正在蓬勃發展。
國內外媒體也開始重複「香港屬於中國」的訊息,尤其是針對英國政界人士對中國幹預香港愛情抗議活動的批評。
在數週的抗議活動中,中國媒體只關注代表中國大陸發言的個人,大規模示威活動被視為親西方的「顏色革命」——指的是反對推翻政權的親民主抗議浪潮。前蘇聯國家的政府。 在2000年代。
3.善與惡的較量
7月21日,香港元朗地區突然出現一群白衣男子,開始毆打黑衣抗議者。 中國媒體立即將這些白衣男子描繪成不滿的普通人。
在香港,人們認為這是一群隸屬於三合會的暴徒,但當中國報道這一事件時,白人與黑人的細節立即變成了一個善與惡的故事。
日益激烈的衝突使中國能夠精心挑選抗議圖片,並將示威者描繪成暴力極端分子。
與中國政府有關的用戶開始在 Facebook 和 Twitter 上出現大量社交媒體帳戶,共同努力將這些訊息傳播到海外。
推特。 在上傳任何內容之前,我們需要您的同意,因為這可能涉及使用 cookie 和其他技術。 您可以閱讀cookies政策 來自推特 在接受之前。 若要查看此內容,請選擇「接受並繼續」。
最新 Twitter 新聞, 1
Facebook 和 Twitter 表示,他們刪除了多個帳戶,並表示這些帳戶被用來參與北京支持的假訊息活動。
他們的說法完全可信,因為北京已經證明中國可以控制社群媒體上的全國性辯論。
長期以來,人們都知道中國利用社群媒體評論員所謂的「五毛」或「50分力量」來操縱主要論壇上有關該計畫規則的觀點,這些評論員拿著少量的錢。
4.外國人愛中國
一些外國人對中國只有讚美,中國媒體也發表了對香港抗議者最嚴厲的評論。
外國人與民主抗議者爭論的畫面也受到青睞。
表達支持中國的外國人的視訊訪談也開始出現在中國社群媒體上。
這位被稱為「保羅」的澳洲人因告訴抗議者而受到官方媒體的讚揚:「全世界都知道香港和台灣實際上是中國的一部分。這真的得到了承認。每個人、每個國家都承認這一點。”
英國、德國、加拿大和澳洲的海外華人抗議活動也被廣泛報導。 反對派抗議很少被討論
5.攻擊大品牌
那些不承認香港、澳門或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主要品牌都面臨著社群媒體的攻擊。
在高峰期,8月8日至15日,范思哲、卡爾文克萊恩、施華洛世奇等一系列全球品牌遭到社群媒體用戶的攻擊並被迫道歉。
面對世界上最賺錢的市場之一的抵制威脅,道歉會有所幫助。 范思哲曾表示“熱愛中國”,各大品牌也多次表示支持一個中國政策。
這並不是社群媒體用戶第一次因民族主義攻擊各大品牌,官方媒體也不放過對此進行報道的機會。
6.S啊 名人代言
政府向名人展示了其權力,明星也表達了對北京立場的支持。
許多明星,包括男子樂隊成員易烊千璽和模特兒劉雯,都與受到中國媒體攻擊的公司解除了合同,或許是為了避免受到牽連。
其他藝術家也開始表現出他們是模範公民。
即將上映的迪士尼電影中飾演花木蘭的女演員劉亦菲8月16日在新浪微博上轉發支持警方的評論後,遭到了國外社交媒體的一系列批評。
但劉女士只是眾多轉發央視訊息並表示「我也支持香港警察」的名人之一。
推特上的許多人認為這是劉亦菲服從北京政府命令的方式,特別是因為她是美國公民。
中國也聘用一貫讚揚政府的藝術家,例如成龍和歌手孫耀威。
8月13日,成龍對央視表示,他是國旗的守護者,他對香港發生的事件感到「悲傷和沮喪」。
7.使用歷史例子
從文化大革命到英國礦工罷工,歷史先例一直是影響香港言論、支持中國的工具。
媒體開始將香港民主的四位老稱為「四人幫」——使用文化大革命中令人毛骨悚然的語言,暗示這個政治派別對中國歷史的轉型負有責任。
英國回歸香港的畫面也頻頻出現,提醒民眾1997年後英國不應再介入香港事務。
媒體越來越多地分享他們認為西方國家對抗議活動處理不當的圖片,並指責它們虛偽。
舉個例子:8月21日,中央電視台官方播放了1984年英國礦工罷工和2011年英國騷亂期間英國警察強行鎮壓抗議者的畫面。
“組織者。內向。經過認證的互聯網狂熱者。啤酒狂。謙遜的酒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