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臨通縮風險


消息據香港(中國)《靜島報》報導,中國當局公佈的通脹數據低於市場預期,顯示需求持續疲軟。

據香港(中國)《靜島報》報導,中國當局公佈的通脹數據低於市場預期,顯示需求持續疲軟。 這加劇了市場對中國通縮風險的擔憂。

面對通貨緊縮壓力,中央政府應拿出更有力的經濟刺激措施,恢復消費者信心和企業投資,從而重振經濟,避免物價進一步下跌。
2023年6月,中國兩年半以來首次實現零通脹。 此前,市場預期5月通脹率將持穩於0.2%,同時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也低於預期,同比下降5.4%,創歷年最大降幅。 7年來連續第9個月下降。
上述兩項數據表明,中國面臨通貨緊縮風險加大,隨著CPI觸零、PPI持續下滑,反映出疫情后經濟復甦勢頭減弱,中國製造商面臨物價下跌的問題。戰略原材料和國內外需求下降。 如果消費者和企業繼續克制支出或投資以等待價格繼續下跌,則可能會導致螺旋式下降。 這勢必導致經濟增速下降,影響今年5%的GDP增長目標。
事實上,中國的主要經濟指標都在惡化。 5月份出口增速首次降至負值,雖然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但今年前4個月回落0.7個百分點。 同期消費增長12.7%,但比上月回落5.7個百分點。
這說明中國面臨三大挑戰:一是外需萎縮,外部經濟走弱,國際經貿格局發生變化,外貿訂單難以下降; 二是企業投資信心低下,投資不斷下降,導致就業崗位減少; 三是消費疲軟,人們不願意、不願超支。
事實上,當前中國經濟的問題第一是流動性不足,第二是信心不足。 截至2023年5月,中國人民的儲蓄規模達到2749億元人民幣(382.5億美元),但人們不願意消費,因為他們擁有的資產包括房地產。 負面財富效應,加上商業活動減少和解僱員工等因素。 對未來收入增長的悲觀預測,囤積、增加儲備、減少支出等傾向,削弱了內需和投資。
因此,利率下降和中國政府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尚未能“對症下藥”。 關鍵是知道如何恢復人們和企業的信心。
市場專家和經濟學家建議重點關注財政刺激和穩定房地產市場,以保持經濟運行,因為房地產對GDP的貢獻約為1/4,在房價下跌之前已佔國家預算的38%。 政府可能需要合理放寬限購、限價等政策,讓老百姓重拾參與市場的信心,同時幫助開發商回收資金,解決房源不足的問題。流動。 資本,恢復投資者信心。
但中央擔心放寬限購會違背“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原則,更擔心放寬限價可能導致房地產價格失控下跌,導致房地產價格持續下跌、地方稅收收入下降、公民遺產減少等多米諾骨牌效應……此外,中央政府也擔心實施後的影響。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 應謹慎處理這一問題,避免採取導致嚴重副作用的政策。

Ren Chenguang

“熱情的培根迷。驕傲的流行文化忍者。謙遜的分析師。電視愛好者。終生的旅行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