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以千計的香港人移民加拿大

由於政治、社會和個人因素,返回加拿大居住的香港人數大幅增加。

劉珍妮(Jenny Liu),兩次移民加拿大的香港人。 圖片: 南華早報

數以千計的香港人在特區生活多年後返回加拿大,創造了一種稱為「反向雙重移民」的新現象。 根據2016年加拿大人口普查的最新數據,2011年至2016年的五年間,至少有8,000名香港人及其子女來到加拿大居住,導致加拿大的香港人增加了近6,000人。 。 光是2016年,特區經歷政治不穩定後,就有超過1,200名香港人成為加拿大永久居民。

此前,在1990年代,獲得加拿大公民身份後返回特區的香港人數量使居住在香港的加拿大人增加到30萬左右,並重塑了許多太平洋城市,包括香港省的溫哥華和里士滿。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可以說,香港人第一次移民加拿大是在1990年的普遍浪潮中,大約在40歲或45歲左右。加拿大的生活很好,但有些無聊,機會很少,」這位移民研究教授解釋道。 希伯特 (Daniel Hiebert),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地理學家。 「所以他們回到香港。但是這個人現在大約65或70歲,退休了,可能不再喜歡住在繁忙的城市。他們會住在哪裡?也許加拿大很感興趣。”

研究移民問題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生肯尼迪·志潘·黃 (Kennedy Chi-pan Wong) 表示,這一現象背後有政治和個人因素。 黃在談到他在一項未發表的研究中採訪的人時說,政治鬥爭「就像盤旋在他們頭頂的幽靈」。

「有些事情正在影響他們的情緒以及他們與他人互動的方式,特別是在雨傘革命(2014 年香港的民主抗議運動)之後,他們認為搬到其他地方是更好的選擇,」黃說。

在溫哥華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Jenny Liu是兩次返鄉的移民之一。 1990年代初,當她十幾歲的時候,她來到加拿大與家人一起生活。 高中畢業並獲得商業學位後,她於1998年返回香港。

劉現年40多歲,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他沒有計劃返回香港。 「香港變化太大了,」她說,並補充說,她對許多親戚沒有外國護照離開感到難過。

導致劉選擇移居加拿大的主要因素是2012年梁振英當選香港特首。

「當時,我計劃在兩到三年內返回加拿大,」她說。

儘管她沒有返回特區,但當週末爆發反對將罪犯引渡到中國的法案的抗議活動時,她明顯感覺自己像香港人。 她熬夜上網關注狀況,凌晨5點起床了解事態進展。

「我睡不著,我擔心他們(抗議者),」劉說。 6月9日,她參加了中國駐溫哥華總領館前的抗議活動,表達對香港人民的支持。

譚詠詩(左)和劉青妮都是移民加拿大後返回特區的香港人的孩子。 照片:南華早報

譚詠詩(左)和劉青妮都是移民加拿大後返回特區的香港人的孩子。 圖片: 南華早報

17 歲的 Natalie Tam 和 16 歲的 Chinnie Liu 也參加了溫哥華的抗議活動。 兩人都出生在香港,父母分別於1997年和1989年從加拿大返回香港。 劉的父母也跟隨了他們的女兒,而譚的父母則留在香港。

儘管劉住在加拿大,但他與香港的聯繫依然緊密。 「香港是我的家。我愛它,」她在解釋參加抗議活動的原因時說。

黃研究員表示,一些香港人返回加拿大是因為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機會。 但主要因素仍是擔心孩子的教育和日常生活會受到政治問題的影響。

「這是一個實際的政策問題,而不是一個意識形態的政策問題,」黃說。

玉先生 (根據 南華早報


Shen Jingfei

“組織者。內向。經過認證的互聯網狂熱者。啤酒狂。謙遜的酒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