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深圳還是一片廣闊的農村。 同時,香港已經是亞洲領先的發達城市之一。
40年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深圳經濟規模正式超越香港。 這兩座城市發展歷史的不同,來自於科技的力量,據報導 南華早報。
在深圳從零成長為中國“科技搖籃”的同時,香港潛力巨大,但未能充分發揮其力量。
現在香港在技術方面正試圖趕上深圳。 觀察人士表示,這個特別行政區必須依靠研究基地來吸引可用的財政資源。
兩個城市的故事
1997 年 7 月 1 日回歸中國後,香港希望這項技術能夠幫助香港實現經濟多元化,並將自己轉變為“該地區領先的數字城市”。
儘管政府雄心勃勃,但香港經濟仍以四大支柱為基礎:金融、旅遊、貿易和物流以及其他服務業。
香港和深圳的邊界,從香港拍攝的照片。 圖片: 南華早報。 |
十年前深圳推出一系列促進科技發展的政策時,香港只投入了150億港元(約合150億美元)。 19 億美元) 2-3 年。
根據市政府官方數據,2020 年香港的研發總支出僅佔該市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 0.99% 左右。 同時,深圳的數字(2021年)為5.46%。
深圳的高科技產業貢獻了該地區高達 38% 的產品,而騰訊和華為等許多領先的中國科技公司的總部都設在深圳。
與此同時,在幫助深圳從農業區轉變為中國科技中心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的香港也在效仿。
專家表示,要與深圳競爭,香港需要利用其研究資源和吸引資金,並將研究工作轉化為具有商業價值的產品。
在這方面,香港正出現積極跡象。 到 2021 年,該市的初創企業數量從幾百家增長到 3755 家,涉及金融科技、電子商務、供應鍊和物流技術等多個領域。
據估計,已有11家香港初創企業以企業價值超過十億美元大關獲得“獨角獸”稱號。 同時,該特別行政區有4所大學進入世界教育機構前100強。 南華早報。
香港科技獨角獸之一的 Lalamove 行政總裁周成鈺先生。 圖片: 南華早報。 |
香港科學園總經理 Albert Wong 表示,未來幾年將科學家與商業部門聯繫起來至關重要。
“世界上最好的想法並不意味著有人會購買它們。 在商業世界中,重要的是世界需要什麼以及做有助於解決問題的事情,”Wong 說。
發展合作
當中國在 1997 年控製香港時,深圳正蓄勢待發,並被視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改革開放的試驗場。
中國發展研究院 (CDI) 副院長郭萬達博士表示,25 年後,這座城市很好地利用了互聯網革命,成為了中國的科技中心。
他說:“深圳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因為政府決心發展這個行業,有很多政治支持,包括建設大型工業園區、舉辦高科技展會和免費減稅。”
騰訊被認為是深圳科技行業的成功標誌之一。 公司成立於1998年,以消息類應用產品QQ成立,現已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公司之一。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講師李小寶持悲觀態度,他說香港無法與深圳競爭,因為這個年輕的城市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發展物質和技術。
騰訊是深圳的成功標誌之一。 圖片: 南華早報。 |
此外,科學研究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如果公司生產速度不夠快,就會給企業帶來困難。 “我們必鬚麵對失敗,但在每個人都在看立竿見影的香港,這並不容易。”
同時,黃偉業先生也表示,香港在規模上無法與深圳競爭,但在人工智能、疫苗或藥物開發等方面具有特定優勢。
“儘管地緣政治緊張,投資者群體、法治或進入全球市場的能力仍然是香港的優勢,”他說。
中大黃錦輝教授表示,港深合作可以互惠互利:在香港研究的基礎上,企業可以在深圳增加生產和市場,然後回港吸引更多資金,在香港上市。股票交易。 .
就他而言,Quach Van Dat 表示,香港在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科技雄心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他說:“香港在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等領域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可以吸引海外的科研人才。” “此外,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將成為重要的金融支持來源。”
(根據Zing)
“Incurable troublemaker. Explorer. Student. Professional alcohol expert. Internet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