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就是簡單的思考者,他們可以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 而要讓孩子所做的一切始終公平合理,父母就需要大量的教育。 即使孩子犯了錯誤,父母也要巧妙地處理。
舉個例子,我們可以舉一個母女的故事,香港著名女演員吳世妮和她的兒子、《去哪兒》童星Jasper的故事。
具體來說,當Jasper和媽媽參加一檔綜藝節目時,突然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情況。 是Jasper,在查看了他拍攝的照片後,他覺得這些照片不太好,所以他隨意刪除了相機中的所有影片。
男孩臨時的舉動讓所有人都感到驚訝,因為大家都得重新開始。 當然,Ung The Nhi 的母親立刻對兒子生氣了。 Ung The Nhi 當著所有人的面罵兒子:「為什麼要從裝置上刪除影片?
賈斯帕從母親的言語和臉部表情中看出了母親的憤怒,選擇獨自平靜地坐著。 男孩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立即採取了令所有人驚訝的行動。
賈斯珀透過廣播向節目中的所有人道歉。 男孩在家裡的每一個攝影機前道歉。 許多人稱讚賈斯帕承認錯誤並道歉。 同時大家都認為Ung The Nhi的教養方式非常好,讓兒子懂得傾聽。 然而,其他人卻不同意Ung The Nhi這樣公開斥責兒子,讓他難堪,也傷害了他的自尊。
事實上,當孩子犯錯時,不只是翁世妮,許多家長也會選擇當場責罵、懲罰孩子。 然而,家長知道嗎:
公開批評孩子不含蓄,容易傷害孩子。
當孩子做錯事時,有些父母會因為憤怒,有時會選擇當眾責罵孩子。 有的家長甚至故意在親戚朋友面前批評孩子,以給孩子留下好印象,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
但實際上,孩子是很敏感的,他們可能不會記得所有的讚美,但只要罵一次,他們就能記得一輩子。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很長時間,孩子就會失去信心,尤其是那些成年後養成抗議習慣的孩子。 父母說什麼就做什麼,因為沒有人願意在家裡被批評。 相同。
尤其是個性比較強勢的孩子,會變得更叛逆。 即使是一些聽話但經常受到批評的孩子,也會讓他們產生自卑、怯懦的心理,進而影響他們未來的人格發展。
相反,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應該:
選擇合適的時間和空間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習慣,一看到孩子做錯事,不注意時間、地點,就立刻責罵、批評孩子。
這是錯誤的,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即使父母生氣,也應該避免在以下情況下批評孩子:清晨、吃飯時、在朋友面前、在公共場合……。
例如吃飯時,家長不斷的騷擾、批評,會讓孩子食慾不振,甚至吃飯時哭鬧、不吃飯,影響孩子的消化系統和健康。 如果你一大早批評你的孩子,就會破壞他們一天的好心情。
最重要的是,你應該避免在公共場合、在課堂上的朋友面前或在親戚面前批評孩子,因為這會讓他們感到尷尬並讓他們失去信心。 此外,也會使孩子對父母產生不滿、沮喪,進而影響親子關係。
批評孩子時保持冷靜並降低聲音
當孩子犯了錯誤,特別是多次重複同樣的錯誤時,父母肯定會心煩意亂,情緒動搖,可能會在衝動或憤怒時說出不該說的話。 這會對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孩子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
所以,無論孩子犯了什麼錯誤,家長在批評孩子之前,都應該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放低聲音。 只有冷靜,才能客觀公正地評估孩子的錯誤,才能解決問題,幫助孩子找到錯誤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決。
相反,如果大人和小孩發脾氣,批評可能會升級為哭泣、毆打,教育效果為零。
家長批評孩子時,不要憤怒地大喊大叫,而應該用比平常低的聲音。 低沉、響亮的聲音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更容易聽到你在說什麼。
給孩子解釋自己的機會
孩子犯錯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主觀的,但也可能有不以孩子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原因。 從主觀角度來看,這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不是故意的; 這可能是態度或無能的問題。
因此,當孩子犯錯時,不要剝奪他們的發言權。 給孩子反駁的機會,讓他們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讓父母對孩子的錯誤有更清晰、更完整的認知。
批評就會「擊中」更多的目標,促使孩子以欽佩的態度接受批評,並願意改正自己的錯誤。
為孩子營造舒適心態,坦誠溝通
孩子犯錯後,往往會感到焦慮,受到批評後,他們會變得更加不安和尷尬。 如果這種情緒持續下去並經常重複,孩子的心理和活動肯定會受到影響。
因此,家長批評孩子後要立即安撫孩子。 用這樣的話安慰你的孩子:“沒關係,如果你犯了錯誤,你可以改正你的錯誤”,“我知道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你會知道該怎麼做”,…
或者也可以用握手、拍肩或微笑、擁抱等親密動作安慰孩子。 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儘管自己犯了錯誤,父母還是愛他們,相信我。
這樣,孩子在犯錯時不會灰心喪氣,相反會感恩父母,對自己更有信心,對生活更樂觀。
“熱情的培根迷。驕傲的流行文化忍者。謙遜的分析師。電視愛好者。終生的旅行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