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在世界金融中心的較量中,紐約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越來越強大。
2006 年,紐約州參議員查爾斯·舒默和前紐約市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達了對紐約股市競爭力的擔憂。
這位參議員和前市長擔心大蘋果公司(紐約的暱稱)正在失去其財務優勢。 畢竟,在 2005 年,紐約僅贏得了 24 次首次公開募股 (IPO) 中的一次。
3 月 3 日,日本投資公司 SoftBank 旗下的英國半導體公司 Arm 宣布將只在紐約上市,拒絕了英國政府鼓勵在倫敦上市的運動。 .
在倫敦上市的建材公司CRH表示,它也將把主要上市地遷至紐約。 同一周,直到最近一直是德國 DAX 指數最大成分股的化工公司林德退出法蘭克福,但仍在美國上市。
經過近兩年的中斷,中國公司也開始轉向西方。 中國證券監管機構上個月宣布的新規定表明,海外上市將受到更嚴格的審查,但這也為許多公司在海外上市創造了機會。
上個月,中國電子公司禾賽集團在納斯達克籌集了 1.9 億美元,這是自 2021 年以來在美國最大的中國上市公司。時尚公司 Shein 也中標,據報導正在尋求在紐約上市。
美國監管機構可能會通過實施制裁和出口管制來擠壓中國公司,但大蘋果似乎仍保持著吸引力。
這一趨勢反映了香港(中國)和倫敦的疲軟,這兩個證券交易所是唯一真正可以與紐約競爭的證券交易所。
根據數據提供商 Dealogic 的數據,過去四個季度,在交易低迷的情況下,美國交易所在海外 IPO 中贏得了 240 億美元,是倫敦和香港(不包括中國證券)共同管理的 8 倍。
香港股市吸引了多家外國公司,包括俄羅斯鋁業公司Rusal; Prada——一家意大利時裝公司; 和美國箱包公司新秀麗。 但香港目前的上市製度幾乎沒有中國以外的公司。
與此同時,倫敦也有其自身的缺點。 一個普遍的問題是缺乏天然的投資者基礎。 英國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將其資產的很小一部分投資於國內股票。
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規模龐大,總市值超過 12 萬億美元。 但管理政策對外國公司來說有點令人擔憂。
東京的股票市場也很大,總市值接近 5.4 萬億美元,但如今它吸引的國際公司寥寥無幾。
其他地方根本比不上“三巨頭”的力量。 阿姆斯特丹和迪拜有所發展,但仍僅限於區域性。
根據諮詢公司 Z/Yen 的數據,去年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超過香港的新加坡是一個蓬勃發展的財富管理中心,但就股票市場而言仍然是一個小國。
像先生們。 舒默和布隆伯格可以證明這一點,金融競爭有時變化莫測。 然而,現在紐約似乎是美國和歐洲公司的首選註冊地,而且——如果雙方當局都允許的話——也包括中國。
“Incurable troublemaker. Explorer. Student. Professional alcohol expert. Internet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