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貸是瑞士第二大銀行,擁有超過 150 年的歷史和數千億美元的資產。 接二連三的醜聞讓這家銀行損失了數十億美元,也失去了客戶的信任。
3月16日,瑞信情況危急,不得不向央行求助。 根據 CNBC瑞士信貸將從瑞士中央銀行 (SNB) 借款 500 億瑞士法郎(538 億美元)以維持運營。
3 月 15 日,在瑞士信貸的最大投資者沙特阿拉伯國家銀行宣佈出於法律原因將停止支付更多資金後,這家瑞士第二大銀行的股價下跌了約 1/3.4。
十多年前,瑞士信貸是抵禦全球金融危機最強大的銀行之一。 根據 華爾街日報“瑞士信貸比其競爭對手更好地經受住了信貸緊縮。”
當然,瑞信還是受到了危機的影響,但它沒有像其他銀行那樣向政府借款。 但到 2022 年,在利率上升的環境下,隨著許多大型銀行的利潤創下歷史新高,瑞士信貸落後了。
瑞士銀行以其可靠性著稱,但僅在過去三個月中,瑞士信貸的提款額就超過 1000 億瑞士法郎 (CHF),即 1100 億美元。
一系列醜聞使瑞士第二大銀行陷入嚴重危機,該銀行隸屬於“Bulge Bracket”(世界領先的投資銀行集團),擁有 150 多年的歷史。
規模比SVB大三倍
就總資產而言,瑞士信貸明顯大於上週末倒閉的美國商業銀行矽谷銀行(SVB)。 然而,瑞士信貸的總資產近年來一直在穩步下降。
該銀行在 2010 年代擁有超過 1 萬億法郎 (CHF) 的資產,但根據最新報告,這一數字略高於 5000 億法郎。
根據瑞士信貸的財務報告,截至 2022 年底,該集團擁有 5310 億瑞士法郎(5700 億美元)的資產。 與此同時,矽谷銀行的母公司 SVB 金融集團的資產剛剛超過 2000 億美元。
瑞士信貸現在的規模已經與2008年9月15日破產並使金融體系陷入危機的美國投行雷曼兄弟相當接近。 根據雷曼兄弟的財務報表,截至 2007 年底,該銀行的資產為 6910 億美元。
然而,根據 彭博社與雷曼兄弟或 SVB 不同,瑞士信貸擁有許多高流動性資產,以及瑞士中央銀行 (SNB) 的支持。
根據 Paul J. Davies 先生的說法,銀行業分析師 彭博社,瑞士信貸也有足夠的流動資產相當於足夠的現金,可以用其他銀行的存款和貸款償還一半的債務。 瑞士信貸首席執行官表示,該公司的流動性比率 (LCR) 可能足以應對一個月內的高速退出。
超過150年的歷史
瑞士信貸成立於 1856 年,為瑞士鐵路系統的建設提供資金。 該銀行發放貸款支持瑞士電力系統和歐洲鐵路的建設。
最初,瑞士信貸被稱為 Schweizerische Kreditanstalt (SKA)。 經過多次併購,瑞士信貸已從一家投資銀行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提供商之一。
與瑞士信貸最重要的併購是1990年的美國銀行CS First Boston; Bank Leu,1990 年為精英人士開設的個人銀行; 2013年瑞士第四大銀行Volksbank與摩根士丹利在歐洲、中東和非洲的財富管理業務。
1997年,SKA正式更名為瑞士信貸。 根據標普全球的數據,2022 年初,瑞士信貸的總資產在全球排名第 45 位,在瑞士排名第二。 就在一年前,該銀行的總資產在全球排名第 40 位,緊隨其競爭對手瑞銀集團之後。
醜聞接連不斷,瑞士金融業的標誌之一正在迅速崩潰。
醜聞接二連三
儘管擁有 1 萬億美元的資產,但在過去十年中,瑞士信貸一直深受醜聞困擾,失去客戶信任並面臨巨額罰款。 瑞士第二大銀行正在進行重組以應對去年虧損達 73 億瑞士法郎的巨額虧損。
瑞士銀行長期以來一直捲入洗錢或與犯罪分子合作等事務。 然而,過去二十年的麻煩讓瑞士信貸損失了數十億美元的罰款,並嚴重損害了該行的聲譽。
2004 年,瑞士信貸被指控參與從日本黑幫(yakuza)洗錢,金額高達 50 億美元。 2009 年,美國因違反與伊朗和蘇丹相關的製裁而對該銀行處以超過 5 億美元的罰款。
2011年,瑞士信貸因逃稅被罰款1.5億美元。 2012年,美國指控這家銀行的四名前僱員誇大次級債券的價格。 2022年,瑞信不得不支付近5億美元了結此案。
2014年,瑞士信貸因幫助美國公民逃稅被罰款26億美元。 2016 年,該銀行不得不與意大利當局就類似行為達成和解,金額為 1.09 億歐元。
2017年,瑞士信貸因捲入馬來西亞的1MDB醜聞而被罰款70萬美元。 一年後,該銀行因在香港的腐敗行為再次被罰款 4700 萬美元。
2019 年,瑞士信貸捲入一起與間諜有關的重大醜聞,導致首席執行官 Tidjane Thiam 辭職。 2021 年,在對沖基金 Archegos 崩盤後,瑞士信貸錄得 55 億美元的虧損。
同年,瑞士信貸還不得不暫停客戶對 Greensill 的 100 億美元投資。 2021年10月,這家銀行因捲入莫桑比克“金槍魚債券”醜聞再次被罰款3.5億美元。
2022年,瑞信情況未見好轉,總裁被迫辭職,CEO也被換人。 2022年10月,公司繼續陷入危機,虧損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
“鐵桿社交媒體狂熱者。容易出現冷漠。創造者。思想家。虔誠的網絡大師。流行文化愛好者。問題解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