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和歐洲受到價格風暴影響的同時,馬來西亞、香港和台灣等一些經濟體的通脹相對穩定。
雖然公民對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感到不滿,但政策制定者指出物價上漲是一種全球現象。 “世界上每個國家都在遭受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美國總統喬拜登在 6 月 10 日表示,此前美國宣布了 40 年來 5 月的最高通貨膨脹率。
的確,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燃料、化肥、穀物和許多其他基本產品的成本在各地都在增加。 然而,通貨膨脹並不會在所有地方都以同樣的方式增加。 在 42 個主要經濟體中, 經濟學家 調查顯示,仍有8個地方通脹低於4%。 這八個經濟體中有六個位於東亞或東南亞。
部分原因在於兩種疾病的傳播. 據估計,2018-2021年非洲豬瘟肆虐中國豬群,導致撲殺約2億頭。 最初,作為東亞主食的豬肉價格大幅上漲。 但隨後價格再次下跌。
在中國,2022 年 5 月豬肉價格同比下跌超過 21%,有助於抵消消費價格指數籃子中其他因素帶來的通脹壓力。
第二種疾病是Covid-19。 亞洲的許多地區已經開始比西方更緩慢、更不情願地忍受這種流行病。 例如,印度尼西亞要到 3 月 22 日才會對國際遊客進行隔離。
在馬來西亞,旅行和旅行直到5月初才真正恢復正常,而台灣至今仍保持謹慎。
中國繼續對疫情發生地的人員流動和聚集實施嚴格限制。 上海和其他地方最近的封鎖已經阻礙了經濟供應商品的能力和消費者的消費意願。
從理論上講,供需雙重中斷可能會提高商品價格。 然而,對消費者的損害更為嚴重和持久。 5月,上海封城的第二個月,儘管工業產值增長0.7%,但零售額同比下降近10%。
對跨境旅行的限制也對依賴大陸游客訪問賭場的香港和澳門經濟造成嚴重破壞。 澳門今年前三個月的GDP還不到2019年同期的一半。因此,1%的通脹並不是奇蹟。
此外,東亞與世界其他地區不同。 他們吃的米飯比小麥多。 自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軍事行動以來,大米價格僅上漲了 8%,而小麥價格上漲了 17%。
在西方,高通脹迫使許多經濟決策者進行干預。 例如,美聯儲(Fed)在 6 月 15 日加息 0.75 個百分點,快於預期。 美聯儲抗擊通脹的渴望使東亞局勢複雜化。
美國加息將吸引全球資本流動,給亞洲貨幣帶來下行壓力。 香港與美元掛鉤,而澳門與港元掛鉤。 因此,他們被迫在美聯儲一天后加息。 馬來西亞和台灣今年也加息。 據摩根大通稱,印度尼西亞的利率為 3.5%,預計下個月將上漲。
此外,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還嘗試了一種不太正式的解決方案來應對價格上漲,其中包括禁止某些物品的出口。 印度尼西亞曾短暫禁止在海外銷售棕櫚油,馬來西亞維持對生雞肉出口的禁令。
他們的目標是為自己的人民儲備國家物資。 然而,如果價格下跌迫使當地農民減產,這些政策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這些禁令也加劇了該地區其他地方的通貨膨脹。 例如,新加坡依賴從馬來西亞進口家禽。
日本是貨幣緊縮趨勢的一個例外。 在 6 月 17 日的會議上,日本央行重申其將根據需要購買盡可能多的 10 年期政府債券,以將收益率保持在 0.25% 以下。 他們決心堅持這個上限,即使美國的可比收益率躍升至 3.2% 以上。 收益率差異導致日元下跌。 該貨幣兌美元匯率跌至 1998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日元疲軟將推高進口價格,導致日本通脹。 如果較高的通貨膨脹持續存在,人們將期望工資上漲。 在那之前,工資上漲將推高物價,導致通脹螺旋上升。
在亞洲許多地區,通脹螺旋上升令人擔憂。 但在日本,這正是政策制定者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找的。 在經歷了多年的需求疲軟和價格下跌之後,通脹率已降至危險的低水平,這使得日本央行 (BOJ) 難以在衰退中重振經濟。
與其他國家一樣,日本也經歷了一些通貨膨脹。 但日本央行想要的遠不止這些。
第一節 (據《經濟學人》)
“Incurable troublemaker. Explorer. Student. Professional alcohol expert. Internet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