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我希望恩戈
- 角色, BBC 的未來
從70年代到2000年代初,維多利亞港一直瀰漫著濃濃的氣味。
空前的成長已將香港這個香港之鄉變成了一隻經濟老虎。
但人口的成長以及工農業的不斷擴張,使港口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化糞池。
港口充滿了來自養豬場和養雞場的人類糞便和污水,以及來自香港新界地區工業紡織和電鍍工廠的含有許多化學物質和未經處理金屬的廢物。
檢測顯示,該水體的大腸桿菌群指數非常高,其中包括大腸桿菌,這是人類排泄物造成嚴重污染的標誌,使水生環境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1989年,政府在一份文件中透露,香港每天產生的200萬噸家庭和工業廢棄物中,只有10%經過某種形式的生物處理; 40%經過部分過濾,然後經由堤防數十公尺長的地下管道排出。剩下的50%直接被丟進海裡、岸上,沒有經過任何處理。
島上的許多地區也已大規模開發,但沒有適當的污水管;五個處理廠中,有四個不符合要求的標準。
1991年至1993年,維蘭德拉·阿南德住在銅鑼灣避風港的一艘船上。
「那時候,像我們這樣擁有船隻的人從來不被允許清潔船隻,但通常每兩三年就必須清潔船隻,以防止活藻類粘附在船體上並挖洞,」阿南德說。 ,其公司參與了香港口岸區廢水處理計劃的倡議。
“當時,人們經常開玩笑說,任何東西都不能粘在船的兩側,因為我們的船漂浮在污水池上。”
這份 1989 年的文件最終成為了雄心勃勃的三級處理系統的基礎,根據該系統,廢水將從香港不同地區收集,並通過管道輸送到擬建在維多利亞港以西昂船洲的處理廠。
該項目有爭議
但這是一個有爭議的項目。
中國反對該污水處理項目,認為當時15.5億美元的成本太高,會對珠江三角洲的海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當地一些環保人士表示,這個廢棄物處理計畫沒有考慮長遠戰略,如果將部分處理後的廢水直接排入大海,將會很危險。
但中國的反對也引起了喬安娜·拉克斯頓(Joanna Ruxton)等環保人士的擔憂,他們擔心該項目會在英國1997年將香港回歸中國後停止,因為當時人們看到中國沒有優先考慮環境保護。
儘管面臨政治反對,地下下水道系統的建設還是在 1995 年開始,儘管地質條件很困難:管道必須建在堅硬的火山花崗岩床上。
由於承包商在施工過程中遇到困難,該工程於1996年12月暫停。
批評者指責香港水務及環境衛生署進行了不完整的現場調查,沒有考慮到現有的地下結構。
目前,研究維多利亞港污染的科學家指出,海水的細菌指數仍與未經處理的污水相當。
經過一年的困難後,該計畫於1997年恢復,但面臨的艱鉅挑戰依然存在。
地下下水道必須避開香港地鐵公共交通系統、運輸隧道、建築物地基以及地下燃氣管道、電線和電信網路的迷宮。
因此,下水道管道必須建在海平面以下 70 至 160 公尺之間,從而面臨溢出的風險。
為了克服這些挑戰,承包商使用「鑽爆」方法並建造適當的結構來保持每個基礎部分的穩定性。承包商總共使用了大約 2,000 噸炸藥來完成這項工作。
2001年第一條地下管線完工後,香港已擁有總長23.6公里的互聯污水網絡,包括污水系統和位於東昂船洲的污水處理廠,已準備投入使用。
第一期工程的完工,立刻解除了散發著濃烈惡臭的維多利亞港的圍困。
升級後的廢水處理設施和廣泛的地下下水道網絡已清除了70%的有機污染物和80%的沉積固體廢物。
此計畫第一階段的結果是大腸桿菌減少了 50%。
第二階段於2015年12月完工,額外建造了21公里的地下污水管道,將香港其他地區與污水處理廠連接起來。
該計畫總共增加了一個主要廢水管道系統,長45公里,位於海平面以下160m,連接到香港現有的廢水處理系統。
如今,該系統收集了香港 93% 的廢棄物,然後運送至昂船洲污水處理廠。
香港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梁美儀表示,2016年至2018年維多利亞港的大腸桿菌平均數量比1997年至2001年減少了92.5%。
這使得游泳選手 Edie Hu 於 2018 年走上大海,成為第一位在香港島游泳 45 公里為慈善事業籌集資金的亞洲女性。
胡先生在香港海水中長時間游泳後,並沒有出現任何不良健康症狀。
但目前,該項目只完成了一半。
2017年,香港政府決定暫停該計畫的下一階段,該計畫將涉及建造二級生物廢水處理廠。
相反,香港現在尋求解決直接流入維多利亞港的雨水渠和非法排放污染物。
香港大學海洋研究員史蒂芬戴維斯說:“大部分海洋污染來自大雨,大雨沖走了城市排水系統的要素。”
「因此,大雨過後,海水立即受到嚴重污染。雨水沖走了山坡上所有露天溪流或排水溝,這些溪流中充滿了塑膠袋和含糖包裝紙。所有廢物都被沖走,漂浮或淹沒海面以下。
除了一次性塑膠製品外,還存在海洋垃圾、進出碼頭裝卸貨物的船舶漏油、分解的藻類以及排水口附近和海底的沉積物。
珠江三角洲人口密集的地區也帶來了問題。
戴維斯和樑等專家對潮汐效應持謹慎態度。
「漲潮時,來自香港東部的乾淨海水淹沒港口。但退潮時,珠江水流出,直接影響港口水質。」梁說。
前環境部副部長陸恭蕙認為,香港可以保持水源清潔,但也必須有更廣闊的視野。
「維多利亞港與任何水體一樣,必須在其整體背景下進行研究。所有活動都可能造成污染和環境破壞。局部污染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但填海等物理變化造成的破壞也需要仔細對待考慮過,」羅女士說。
“填海造地可能會導致洋流變化,進而產生死區。”
陸女士也強調,香港無法獨自做到這一點。
她說,“國家有關海洋經濟的政策必須在香港得到貫徹執行”,從而更好地規劃整個地區的沿海基礎設施體系。
這可能需要幾十年和數十億英鎊,但構成排水系統的複雜地下下水道的結果是無可辯駁的。
香港周圍的海水曾經比污水還乾淨,現在卻是最勇敢的人可以自由游泳的地方,至少在潮汐合適的時候是如此。
“熱情的培根迷。驕傲的流行文化忍者。謙遜的分析師。電視愛好者。終生的旅行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