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20年有許多進步

香港2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證實了「一國兩制」政策的正確性與成功性。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閱兵(圖源:法新社)

整整20年前的1997年7月1日,媒體蜂擁而至香港,見證了一個重大歷史事件:英國將香港領土歸還中國。

二十年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次來到這個特別行政區,祝賀香港人民近年來在經濟社會的重大成就,同時出席香港新一屆領導人的就職典禮。 特別行政區林鄭月娥。

可以說,香港20年來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成就,印證了「一國兩制」政策的正確性和成功。

《外交家》雜誌表示,「一國兩制」政策的實施為香港在經濟與社會發展道路上帶來了競爭優勢。 香港的法治、自由市場和國際性始終受到保障和加強。

[Hong Kong chuẩn bị kỷ niệm 20 năm được trao trả về Trung Quốc]

香港政府和中國內地官員透過基礎設施項目、教育變革和加強經濟聯繫建立了密切聯繫。

回歸祖國以來,擁有超過740萬人口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獲得了許多機遇,也面臨許多新挑戰。

香港GDP成長相對穩定,自1997年以來平均每年增長3.2%,目前相當於深圳或廣州的成長速度。

與內地的貿易活動已從香港進出口總值的三分之一增加到超過50%。 優越的地理位置、海港優勢和0%進口稅是香港受益於中國快速成長的條件。

[Ông Tập Cận Bình dự lễ diễu binh lớn chưa từng có tại Hong Kong]

旅遊業方面,中國內地赴港遊客人數比1997年增加了18倍。

這項進展部分歸因於中國中產階級旅行需求的迅速增長,部分歸因於北京放寬了中國大陸和香港之間的旅行政策,這些政策在2003年急性呼吸道感染(SARS)大流行後收緊。

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的《世界競爭力》雜誌將香港評為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僅次於瑞典、新加坡和美國。

今年是香港連續第二年躋身前五名。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介紹了國務院任命林鄭月娥女士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決定。 (圖片來源:華商報)

世界銀行估計,香港的執法指數(反映社會價值的基本指數)從1996年的全球第60位上升至2015年的全球第11位,超越一些西方主要國家。

然而,香港也面臨許多挑戰。 香港經濟對中國內地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隨著中國經濟成長放緩,金融風險的增加必將對香港經濟發展動力產生影響。

儘管金融、貿易和旅遊業蓬勃發展,香港的貧富差距和失業率卻迅速擴大。

香港也名列全球生活成本最昂貴的地方。 房地產價格已從 1997 年的平均每平方公尺近 8,300 美元上漲到如今的每平方公尺超過 15,000 美元。

許多人必須擠在狹窄的公寓裡:大約20萬人只能在工業區或破舊的貧民窟買得起10平方公尺以下的公寓。 香港富豪們擔心未來房地產「泡沫」的風險。

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具有重要意義。 這項活動將為香港未來發展指明新方向,中國內地將繼續推動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更加緊密的聯繫。

「新挑戰、新機會」,香港人期盼在「香港鐵娘子」林鄭月娥女士的帶領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未來5年取得新成就。

Shen Jingfei

“組織者。內向。經過認證的互聯網狂熱者。啤酒狂。謙遜的酒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