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的東尼與另外21個人住在一間不到50平方公尺的公寓裡。 他的住所只是一個狹小的空間,只有一張床墊。
香港的一個房間裡散落著電視、錄影機、書籍、衣服、餐桌和家具。 圖片: SMCP |
每天晚上,他都得在鄰居爭著要上廁所的爭吵中努力入睡。 根據 SMCP。
「我不想回家,但我仍然需要一個睡覺的地方,」托尼說。
你是b我是一位單親媽媽,住在九龍一間9平米的公寓裡,香港一半以上的劏房都在這裡,廚房和衛生間都緊鄰著。
「洗澡時我必須彎腰,這樣爐子和香料才不會被弄濕,」葉說。
葉的10歲女兒住在親戚家,看到母親住的地方感到很震驚。
「我記得她說,『媽媽,為什麼這個地方這麼奇怪? 就連屋後的雞舍都比這裡大。 她做兼職並照顧殘疾兒童。 儘管他的一隻眼睛失明,另一隻眼睛的視力也只有10%,但葉仍然非常樂觀。
“至少我有一個棲身之所。我沒有怨言,我會度過接下來的每一天。”
洗衣機位於廁所對面。 爐灶和水槽位於廁所旁。 這是葉家的衛生間和廚房。 圖片: SMCP |
面對不斷上漲的租金和平均長達4年的公屋輪候時間,低收入居民被迫接受這樣的居住條件。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的數據,2015年,約有20萬人居住在88,000個劏房。 這個數字不包括非法居住在工業建築中的人,據估計, 社區組織者協會(SoCo)最多可容納 10,000 人。
社區組織協會SoCO將於10月3日至9日在香港區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舉辦低收入社區生活狀況的圖片及書籍展覽。 香港南九龍。
「他們每個人都可以是我們常去的餐廳的服務員、帶我們去上班的公車司機,或者是每次我們工作一天後回家迎接我們的保安,」SoCo 總監 Ho 說。 嘻嘻。
“他們就像我們一樣。他們也需要一個可以稱之為家的私人、親密的空間。”
在香港的低收入住房區,許多人住在巢箱裡並合租公寓。 圖片: 南華早報 |
看更多:香港工人的“棺材房”
陶潘
“組織者。內向。經過認證的互聯網狂熱者。啤酒狂。謙遜的酒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