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 Quyen(根據南華早報,科學)
儘管成功地將有能力的年輕科學家召集到國內,但據報導,中國的“千人計劃”在吸引不願接受太多行政干預的頂尖研究人員方面仍然效果不佳。
中國已經吸引了一些在西方接受培訓的科學家回國工作。 照片:蓋蒂圖片社
2008年,北京“千人計劃”開始吸引中國公民赴海外培訓或華僑回國發展。 中國以成為世界科技領軍者為目標,特別允許這些學者在科技領域和國有企業發揮引領作用。
吸引年輕人才
作為人才培養政策的一部分,2010年啟動了“千禧英才”(YTT)計劃,招募和培養海歸青年科學家。 從2011年到2017年,該項目以慷慨的啟動資金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薪酬資助了3000多名研究人員。
為了評估該計劃的成功和重要性,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和香港大學的一組中國作者最近發表的一份分析報告稱,他們對大約 300 名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年輕學者進行了考察,然後獲得 YTT 資助。 2012-2014年回國任職。 結果表明,獲得 YTT 贊助的人很可能在獨立研究方面擁有良好的職業生涯。 這也反映了 YTT 計劃在吸引有能力但缺乏資金來運行自己的高水平研究實驗室的年輕科學家方面的成功。 獲得資金和研究人員被認為是關鍵因素。 這在生物、醫學和化學等領域尤為明顯,這些領域需要昂貴的設備和大量的專家。
未達到“全球知識前沿”
考慮到在美國或中國進行獨立研究的能力,該團隊發現在北美和歐盟 (EU) 接受過培訓的傑出科學家不太可能去非洲大陸,即使他們收到了 YTT 的請求。 在拒絕 YTT offer 的專業人士中,近 90% 的人與海外教授有關係,而回國的人中這一比例為 14%。 平均而言,接受 YTT 提議的小組在國外逗留期間每年發表 2.4 篇論文。 那些拒絕的人更有效率,每年 2.9 個職位。 此外,留下來的人還獲得了更多的年度獎學金——大約 30,365 美元(2010 年)——而返回的人平均僅獲得 4,439 美元的津貼。
以上部分錶明,美國的文化和社會環境比大陸更有利於科學研究和職業發展機會。 尤其是當中國看到一批科學家遣返美國後又回到美國時,作者說,“中國還沒有到達全球知識前沿。 雖然最優秀的人才希望與其他才華橫溢的人一起工作,但他們更願意留在美國這樣的國家,因為那裡有很多優秀的科學家,而且沒有太多的行政干預。 ”。
“Incurable troublemaker. Explorer. Student. Professional alcohol expert. Internet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