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十年來,政府補貼推動了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蓬勃發展(照片:路透社)。 |
過去10年,政府 中國 對電動汽車(EV)行業進行大力補貼,帶動了全行業的繁榮。 有數百家新的全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製造商。 雖然目前註冊製造商的數量較 2019 年的 500 家左右大幅下降,但看起來最終將只剩下幾十家製造商。
競爭整合階段
電動汽車市場本來就是“過度”競爭,但根據專業的赫芬達爾市場集中度指數顯示,從今年一季度開始,市場開始出現回暖和集中化的跡象。 最好的製造商喜歡 比亞迪特斯拉……增強了他們的能力。
上海86證券分析師王漢陽表示:“如果按照一開始就獲得補貼的初創企業數量來計算,現在已經是80%了。一批電動汽車初創企業已經消失或者銷聲匿跡了。”市場。”
當然,這對於蔚來這樣陷入困境的公司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蔚來汽車銷量大幅下滑,該公司近日宣布阿布扎比政府將提供資金併購買7%的股份。 此前,蔚來汽車曾一度瀕臨絕境,靠著安徽合肥市政府的巨額資金注入才得以倖存。
赫芬達爾指數顯示,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行業持續併購趨勢,不少初創企業獲得了政府補助或其他激勵。 隨著時間的推移,行業淘汰的過程越來越激烈,一些市場主導企業不斷鞏固自己的地位,而規模較小的企業則在生存掙扎。 今年一季度,四大汽車廠商的市場份額合計從三年前的44%上升至60%。
比亞迪的主導地位
儘管中國當局已將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減稅政策延長至2027年,但所有跡像都表明,政府不會繼續支持該地區陷入困境的企業。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國斌表示,市場力量和政府機制推動的併購趨勢將有助於現有製造商提高國際競爭力。
比亞迪在傳奇投資家沃倫·巴菲特的支持下,在過去兩年迅速佔據了主流。 目前,中國銷售的新能源汽車三分之一是比亞迪產品。 看看2020年底,當比亞迪月銷量開始突破10萬輛時,其市場份額僅為15%。
比亞迪的成功繼續給排名第二的特斯拉帶來壓力,跌勢已經停止。 目前,特斯拉的市場份額為11%,而比亞迪和特斯拉加起來的市場份額接近50%。
一些廠家已經悄然消失
一些曾經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初期大放異彩的廠商已經悄然消失。 許多早期的電動汽車製造商主要生產符合政府補貼標準和監管要求的車輛,往往沒有高質量的設計和性能。
“我們稱這些電動汽車為標準汽車,”新加坡 JSC 汽車諮詢公司的專家 Seibert 先生說。 他說,這些電動汽車主要批量銷售給車隊,並且只是為了滿足燃料消耗法規而設計,以獲得製造商的稅收減免和補貼。 “唯一重要的是這些汽車是電動的。” 然而,隨著監管標準的提高、競爭對手的出現以及汽車市場達到飽和,對該級別的需求將開始下降。
例如,浙江省寧海縣的知豆電動汽車公司,就曾得到浙江吉利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李書福的支持。 2015年至2017年間,知豆總共銷售了約10萬輛電動汽車。 車輛每次充電只能行駛 100 公里。 2018年,當政府將補貼標準提高到每次充電150公里時,這家電動車小廠很快就失去了動力。
北京新能源汽車公司(北京電動汽車有限公司)是國有北汽汽車集團的子公司,主要為車隊供應產品已超過 5 年; 但政府削減補貼後,該公司開始虧損,被迫改變經營策略。
威馬汽車裁員震驚整個行業
另一個例子是拜騰汽車,該公司由寶馬前高管創立,但在該公司交付第一輛汽車之前被迫關閉; 上海奇點公司計劃於2019年上市,但2022年卻瀕臨破產。
然而,對於主要關注吸引客戶而不是滿足監管標準的汽車製造商來說,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生存確實很困難。 威馬汽車(WM)上海的近況令人震驚。 科技巨頭百度支持的WM今年1月宣布將通過反向併購在香港上市; 但僅僅一個半月後,公司降薪裁員的消息浮出水面,銷量也直線下降。
河北省石家莊市的一位女士是威馬EX5 SUV的首批車主之一。 今年4月,由於電池出現問題,她不得不報廢這輛4.5年的車,因為經銷商表示該公司陷入財務困難,沒有電池可以更換。
遇到這種情況的並不孤單。 她說,現在電池必須從第三方購買,其價格比最初補貼後的汽車價格還要高。 她多次嘗試通過社交媒體聯繫威馬CEO沉輝,但未果,只好再買一輛廉價汽油車出行,希望有一天威馬能夠恢復元氣。
她說,她在看到實車之前訂購的主要原因是威馬汽車提供電池壽命保證。 誰能想到有一天這家公司會瀕臨破產?
WM的轉變來得非常突然。 該公司備受推崇,自2018年以來,已兩次躋身2020年和2021年商用電動汽車項目投資前五名公司之列。投資者其投資組合包括大型公共銀行和科技公司。
市場趨勢正在發生變化
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整合會持續嗎? 基於該國消費者對電動汽車強勁的購買勢頭,很難下結論。 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協會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電動汽車零售量達到58萬輛,但仍僅佔汽車總銷量的三分之一。
JSC汽車諮詢公司專家Seibert預測,上一波電動汽車的自動駕駛功能、大集成屏幕甚至卡拉OK系統將被安全、性能和可靠性所取代。 這一變化可能會讓大眾汽車等老牌汽車品牌佔據上風。 “未來五年將是中國電動汽車品牌生存的決定性時期。”他說。
第一財經日報 據介紹,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不少新興汽車廠商面臨壓力,不斷調整策略。 該通訊社援引一些業內人士的話說,未來幾年汽車市場將面臨激烈的淘汰賽競爭。 其中,2025年將是一個關鍵的里程碑。
據經濟日報報導
“組織者。內向。經過認證的互聯網狂熱者。啤酒狂。謙遜的酒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