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騙子的“騙局”

騙子從第一次見面就顯得很浮誇,他們立刻誘騙受害者購買昂貴的產品包裝。

一名來自香港的年輕女孩正在使用手機。 圖片: 南華早報

當她第一次見到艾倫(她是透過交友網站認識的)時,梅西感覺很好。 這位身材高大、時尚帥氣的男子介紹自己從事行銷工作,他的 Instagram 表明他是一個生活方式奢華的男人。

一切看起來都很順利,直到艾倫邀請梅西參觀中藥局。 「他讓我在吃飯前買10包中藥。我想『為什麼我要買這些只是為了和他一起吃頓飯?這讓我感覺很糟糕’,」這位女士說。26歲。 香港記得。

原來艾倫是個跟蹤狂,受僱於一家公司來欺騙毫無戒心的女性,誘騙她們購買不需要的商品和服務。

在某些情況下,詐騙者還有同夥,他們會告訴受害者這是他們的第一次約會,讓他們感到很特別。 梅西(不願透露真實姓名)沒有再見到艾倫,也沒有買任何藥。

越來越多的香港人成為類似銷售方式的受害者。 去年,香港警方共接獲596起網路交友網站詐騙案件,較2016年增加422%。受害者詐騙總金額達5,800萬港元。 網路交友詐騙通常涉及美容服務。

事實上,經濟損失並不是這種詐欺形式的唯一負面影響; 它也對受害者造成深刻的心理傷害。

26歲的Pammy是香港的助教,也是類似騙局的受害者。 2017年,她透過一款交友應用程式認識了一位名叫Kit的男子。兩人相處得很好,至少在發簡訊時是如此。

當基特邀請帕米約會時,帕米很高興,直到他建議約會地點是水療中心。

「一開始他建議我們去喝一杯,然後他說我們一起去旺角享受按摩。當我說我不喜歡時,他告訴我「只是把我推到水療中心,讓我使用服務,」帕米說。

回到家後,帕米意識到這些浪漫故事只是為了隱藏自己真實意圖的騙局,於是她封鎖了他的聯絡方式。

「從那時起,我學會了在網路上認識人時要更加小心,」她說。 “我不再使用線上約會應用程式了。”

香港政客袁拉蒙表示,2017年至2018年期間,他接觸並幫助了200多名網戀詐騙受害者,被騙金額超過130萬元。

吸引香港顧客的愛情秘訣

袁偉民,香港政治人物。 圖片: 南華早報

詐騙者在社群媒體上搜尋受害者,並在發送訊息之前研究他們的興趣和需求。 這些人經常同時向多名受害者發表演說。

據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稱,2017年有關美容院詐欺銷售行為的投訴有所減少,從2016年的1,240起減少至1,148起。 不過,該協會發言人表示,該協會不處理此類投訴,因為很難證明誘餌與涉案公司之間的關聯。

目前,大多數透過網路交友服務引誘顧客的詐騙案件均由香港警方或香港海關及消費者事務署處理,他們可以依法為受害者討回公道。

2018年,26歲的黃傑昌因在網路詐騙女性購買價值超過26,000美元的美容護理服務,每次收取30%的佣金,被判處160小時社區服務。 香港當局表示,這是首次成功起訴網路詐騙者。

然而,袁先生認為,目前的處罰不足以阻止騙子,他警告在線用戶確保在見面前了解約會對象的詳細信息,因為網站很難檢查用戶的個人資料。

他建議人們不要在約會網站上分享個人訊息,即使是私人訊息,因為這些網站的安全程度很差。 「詐欺者可以很快獲得你的資訊並從中獲利,」袁補充道。

玉英 (根據 南華早報


Shen Jingfei

“組織者。內向。經過認證的互聯網狂熱者。啤酒狂。謙遜的酒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