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南華早報》報道稱,透過檢測,香港消費者保護局發出警告,一些被許多人視為必需食品的品牌米粉的鈉含量過高。 標籤上的產品比公佈的高出 41 倍。
消委會檢測發現,23個樣本中,有7個樣本(包括粉條和拌麵)的鈉含量超標。
消費者委員會研究及測試委員會副主席呂永昌警告:「實際含鹽量與產品包裝上的差異可能會導致消費者在食用即食米纖維產品時無意中攝取更多鈉。香港的食物。
與標籤上記錄的數據不符的樣品中有來自 Bich Chi Food Joint Stock Company 的泡麵產品,該公司總部位於越南同塔省 Sa Dec 市。
具體來說,Bich Chi公司的木薯米棒樣品的鈉含量比廣告宣傳高出40倍。 雖然產品標籤上註明每100克產品含有10毫克鈉,但測試顯示實際含量為400毫克。
同樣來自 Bich Chi 公司的 Vina Pho 產品的鈉含量比廣告宣傳的高出約 30 倍。 製造商在產品標籤上標示每100克含有10毫克鈉,但實際檢測數字為302毫克。
測試由香港消費者委員會進行。 根據《南華早報》報道,該委員會已將相關數據轉交給當地食品安全機構進行進一步處理。 世界衛生組織 (WHO) 建議成人每日鈉攝取量低於 2,000 毫克。
呂也建議消費者註意,許多麵條產品都含有添加香料,例如調味包和醬汁。 「這會增加脂肪和糖的含量。因此,消費者應該盡量減少調味品的使用量,並限制喝肉湯的量,」他解釋道。
對此,Bich Chi公司產品的進口商表示,標籤上的差異是由於出口產品與國內消費產品的差異所造成的。 包裝資訊也更新不快,導致營養價值有差異。
該公司表示將更加關注並要求製造商定期檢查數值。
23個樣本中,超過70%的樣本標籤上所標示的營養成分與實際有出入,不符合香港食物安全局的規定,不過人類消費者委員會表示,差異主要集中在脂肪、糖和蛋白質上。不高。
“熱情的培根迷。驕傲的流行文化忍者。謙遜的分析師。電視愛好者。終生的旅行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