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反送中抗議活動開始以來,香港就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 但中國大陸的這起事件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被報道。
在這裡,人們只聽到一些精選的、有時報道不佳的故事。
中國官方媒體將抗議者描述為一個小規模的分離主義暴力團體,受到外國勢力的煽動,並受到當地民眾的仇恨。
近日,中國媒體發布了該事件最暴力時刻的視頻,將一名在機場被毆打的中國記者塑造成英雄。
這就是中國媒體報導抗議活動的方式。
審查制度
如果你用中文谷歌“香港”,第一個出現的詞是“香港抗議”,與BBC、紐約時報等西方媒體和中央電視台等官方媒體的報道有關。
但在中國,谷歌的訪問被屏蔽了,如果你查看主要在大陸使用的被清除的搜尋引擎百度,你會看到“香港航班恢復正常”,然後是“最近在香港發生的事情”。 結果就是中國駐英國大使剛才所說的關於這個事件以及機場癱瘓對香港抗議者造成的傷害。
當6月9日第一場抗議活動爆發時,中國嚴格控制的官方媒體保持沉默,只報道了親政府的抗議活動,並由外交部譴責外國勢力幹預。 民族主義報紙《環球時報》發表文章稱:“香港家長示威反對美國幹預。”
7月初,在示威者闖入香港議會立法會大樓後,官方媒體首次發布了有關抗議活動的報導。
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引述香港政府中聯辦的話說,批評了「造成大規模破壞、震驚、痛苦和憤怒的不法行為」。
抗議活動的第二輪報道是在7月下旬中聯辦被圍困期間進行的。
中國官方媒體的訊息主要集中在暴力時刻,使用衝突、人群和騷亂等詞彙,激怒了大陸輿論。
過去一周,報道主要集中在抗議者投擲燃燒彈和打傷警察的事件。
香港媒體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一名在衝突中眼睛受傷的女性抗議者身上。
雙方此時都在射擊。 因此,目前尚不清楚這名年輕抗議者的受傷是由警察還是示威者造成的。 抗議者指責警方,但中央電視台週一強烈報道稱,受傷是另一名抗議者造成的。 央視甚至發布了一名女子數錢的照片,文章稱領取報酬的是那位眼睛受傷的女子。 [để biểu tình]。
官方媒體還發布了一段顯示武裝警察在鄰近的內地城市深圳集會的視頻,並援引中國駐香港和澳門政府辦公室的話說,這場運動示威為“恐怖主義”奠定了基礎。 有些人認為,此舉是為北京可能進行的鎮壓甚至武警的鎮壓做好輿論準備。
週二晚上,一場導致香港機場關閉的對峙導致了前所未有的混亂,兩名大陸人被旁觀者捆綁並毆打。
一名環球時報記者高喊「我支持香港警察」。 這位記者叫付國豪,在大陸被稱為「英雄」。
網路評論稱,香港警方應該從中共1989年「鐵腕」鎮壓抗議活動中汲取教訓。 此評論指的是坦克和武裝部隊進入天安門廣場,殺死了數百甚至數千名抗議者。
官方媒體也透過指責「外國干涉」(尤其是來自美國和英國的干涉)來反映政府的立場,儘管他們沒有提供證據。
他們也發表文章引用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的話,劉曉明週四呼籲各國停止干涉並「停止將暴力犯罪聯繫起來」。
大陸人對抗議活動有何看法?
中國有無數的獨立部落客在微信和微博上發文。 如果他們選擇敏感話題,他們的觀點通常只會影響到有限的受眾,因為內容可能會在數小時內被刪除。
上週,一篇微信文章在網路上瘋傳,因為它提供了抗議活動進展的詳細時間表和歷史背景,而這是官方媒體往往避免的。
例如,本文認為,引渡法案並不是對其所提議的法律案件的良好解決方案,該案件涉及一名香港男子在台灣殺害一名婦女但逃離家鄉。
幾小時後,該貼文被中國大規模審查行動刪除。
有很多方法可以繞過控制中國人上網內容的防火牆。 中國年輕人知道如何使用VPN連接到全球網絡,從外部管道獲取資訊。
這些人如何處理他們讀到的資訊?
儘管閱讀了國內外新聞,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大陸年輕人仍然對抗議者沒有太多同情心,並透露騷亂的最終動機不是政治,而是經濟。
「香港最快的發展時期已經過去,年輕人看不到前進的方向。他們在昂貴的住房、令人窒息的氣候和缺乏客戶服務的社區環境中感到窒息。” [đại lục] 變得更富有。
「香港的年輕人看不起大陸人,同時又害怕我們,因為他們不希望我們超越他們,」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陸人表示。
這個人和他們的朋友很少談論正在進行的抗議活動,例如因為這個城市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 “如果北京或上海爆發抗議活動,那就更令人擔憂了。”
這對大陸人來說是非常典型的,他們世世代代都知道經濟成長勝過其他問題。
有些人使用「無用青年」一詞,這是 2014 年佔中運動期間創造的貶義綽號,指那些被視為除了抱怨之外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的抗議者。
但一位大陸人告訴我們,她認為這個字來自於一種誤解。 她表示,香港年輕人有自己的夢想,兩地之間需要更開放的溝通。
目前居住在香港的大陸人怎麼看?
許多人表達了對抗議活動的支持。 一名在香港生活了十多年的男子表示,他參加了 6 月 9 日的抗議活動,並向一個項目捐款,該項目旨在為有關抗議活動的全球廣告活動籌集資金。
但他表示,他不喜歡一些抗議者的一些極端主義或暴力行為,並批評香港媒體,稱它們也可能有偏見。
另一位香港大陸人表示,他理解「抗議者的恐懼、憤怒和懷疑,但毆打他人是不可原諒的」。 如果那些被打臉的人是罪犯,那麼暴力也讓抗議者變成了罪犯。
“Incurable troublemaker. Explorer. Student. Professional alcohol expert. Internet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