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年,英國海事勘探公司在南海尋找荷蘭東印度公司沉船的殘骸時發現了更難以捉摸的東西:一艘完整的 1100 年代商船。
在中國廣州救援公司的幫助下,該團隊試圖找到一艘屬於一家貿易公司的船隻,該船在 1700 年代沉沒,但他們卻在海中、香港和廣東省的海陵島找到了12世紀南宋時期約30米長的廢料。
1125年,宋朝失去了對中國北方的控制。 皇帝南退,不久在臨安(今杭州)建立新都。 這個被稱為南宋的國家倖存下來,甚至繁榮起來。
北方的敵軍封鎖了連接中亞和歐洲的陸上絲綢之路的南宋。 這條大動脈在幾個世紀以來構成了宋代經濟的基礎,但它在南方的新位置使他們能夠進入橫跨南海的廣闊海道。 南宋很快轉向造船,並在水上追求他們的財富。
12世紀末,一艘滿載貨物的宋商船啟航,出港後不久沉沒。 八世紀後,這艘船的回歸提供了一個迷人的視角,讓我們了解中國何時設想成為一個海軍強國。
吊起南海號船的殘骸
潛水員可以看出,沉船一定是處於航行的早期階段,因為貨艙內的大量貨物仍然完好無損。 之所以決定將沉船命名為南海一號,是因為它是在南海發現的第一艘沉船。
一層2米厚的沖積層保存著這艘船的木船體和里面的物品,包括瓷器、宋代錢幣和銀錠。 該小組表示,船上有很多貨物,但要徹底檢查沖積水域的殘骸幾乎是不可能的。
缺乏適當的技術投資意味著南海一號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一直停留在海床上。 該地點由中國海軍監管,中國海軍保護當地漁民免受有關該地區仍然活躍的二戰炸彈的錯誤信息。
南海一號沉船打撈計劃於 2002 年啟動,五年後付諸實施。 在底部打開,一個重達 3,000 噸的定製鋼籠被放入殘骸中。 傳感器沿著海床放置,因此可以將盒子小心地引導到位,而不會損壞下面的古老材料。
然後將沉重的混凝土塊放置在盒子的頂部,將其側面推入淤泥和殘骸底部。 然後,潛水員將錨牢牢地穿過盒子側面的孔,形成籠子的底部。 拆除混凝土塊後,巨大的鋼籠——裡面裝有南海一號船和周圍的沉積物——慢慢浮出水面。
救援階段
2007年12月,南海一號船及其總重達1.56萬噸的珍貴寶物被轉移到海陵島廣東絲綢之路海事博物館,該博物館專門用於存放路面。
在那裡,南海 1 號船被安置在一個定制的鹽水罐中。 大部分貨物尚未從殘骸的貨艙中移出。 為了防止損壞,淤泥和水仍然覆蓋著船及其內容物,並且油箱的溫度保持在與發現殘骸的水域相似的溫度。 在這些仔細監測的條件下,考古學家將繼續研究南海。
海的道路
多年來,考古學家從南海一號發掘出數万件物品,其中包括100件金器和數千枚硬幣。 不過,南海一號船的6萬到8萬件物品中,大部分是南宋時期的陶瓷。
南宋所依賴的海上航線被歷史學家稱為海上絲綢之路。 隨著西方羅馬帝國的崛起,海上絲綢之路連接了印度尼西亞和香料群島、印度、阿拉伯和地中海強大的希臘羅馬帝國。 .
最有可能的是,南海一號船是從珠江三角洲的廣州港(又稱廣州港)出發的,該港與泉州、廈門一樣,是華南地區的重要港口之一。
對於歷史學家來說,南海一號揭示了 12 世紀艦隊運輸的物品類型。 船上大量的陶器庫存包括與宋代有關的建黑陶,以及刻有蓮花的龍泉青瓷。 鮮花和其他花卉設計。 東南亞各地都發現了青瓷器物,表明這是航行途中的南海一號船。
金、銀、瓷
考古發現,中國褐釉砂岩在東南亞也備受追捧。 稱為磁藻對象,這些對像也可以在庫存中找到。 然而,並非南海一號上的所有商品都被視為奢侈品。 福建白瓷大量生產,低價銷售。
Nam Hai 1 號倉庫也包含約 10,000 件。 許多熊符號與宋朝第十一任皇帝孝宗的統治有關,他在 1160 年代至 1180 年代後期統治,並且堅信海上貿易。
2018 年的一項發現幫助確定了這次旅行的日期。 底部有黑色墨水的陶瓷花瓶是其中之一,將其製造與 1183 年聯繫起來,這一旅程可能開始於 1180 年代初期或之後。
過去和未來
除了這艘船的歷史意義外,南海一號也是中國政府展示該國作為海軍和貿易大國的悠久歷史的一種方式。
這艘船的發現是在 1987 年,當時正值冷戰即將結束——中國開始在全球市場上扮演新角色。 到 2007 年第一號南海從海底升起時,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已無可爭辯。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在 2013 年發起的一項大規模計劃,旨在投資數十個國家的基礎設施,是對整個絲綢之路的有意識的更新,從陸上的絲綢之路到海上的絲綢之路。
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南海一號既反映了中國貿易往事的輝煌,也反映了其雄心勃勃的未來計劃。
“Incurable troublemaker. Explorer. Student. Professional alcohol expert. Internet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