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交易售罄,香港金融界舉步維艱

五年前一度受到追捧的許多香港(中國)金融專家現在發現,隨著金融交易日益枯竭,自己處於一種不確定的狀態。


彭博社整理的數據顯示,2023年香港市場IPO籌集的資金額下降56%,至460億港元。照片:法新社

時間到了,換工作,尋找新的方向

由於管理他的家族辦公室的公司退出香港市場而失業,李家祥知道他很難找到新工作,但他沒有想像會有多困難。

17個月過去了,李先生還在找工作,帳單還在堆積如山,其中包括每月近6萬港幣(折合7,700美元)的房租和每年100萬港幣的孩子房租。教育。但最糟糕的是,我們不知道這種情況何時會結束。

就在5年前,像李先生這樣專門研究中國市場的金融分析師受到了從瑞銀集團到花旗集團等許多大型金融公司的追捧。

小米和美團等中國公司的首次公開募股加強了香港在金融市場上與紐約競爭的地位。香港金融界的努力,為在香港和美國上市的中國內地企業創造了超過6兆美元的市值。

然而,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導致金融市場破裂。由於股價下跌和經濟前景惡化,香港的首次公開募股已經枯竭。中國當局努力提高資料安全和加強金融市場監管,這使得中國企業在海外購買資產或上市變得更加困難。

「我曾經認為中國的上升軌跡以及國內和全球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是正常的,但現在我意識到這可能只是一個事件,」在花旗集團工作的李遺憾地說。 “這是一個可怕的想法。”

根據彭博社報道,這種痛苦在香港最為明顯,香港曾經是繁華的金融經紀活動中心。由於華爾街公司一系列裁員,香港遭受重創,投資者從中國經濟撤資的情況和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都在惡化。

過去 18 個月,高盛、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在亞洲進行了多次裁員。

一位被高盛解僱的銀行家表示,這讓她和她的同事考慮是否留在香港,甚至考慮離開這個行業。他表示,中國首次公開募股數量的下降意味著亞洲各地的銀行將需要考慮進行重組,因為透過早期招聘來增加員工數量已不再合理。

同樣的情況,24歲的楊去年失去了全球投資銀行分析師的工作。儘管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尋找工作,並在顧問、創投和私募股權公司安排了十幾次面試,但楊並沒有成功找到新工作。由於每月 20,000 港元的租約到期,她決定返回中國大陸與父母同住,並開始從事金融以外的新工作。

「競爭比以前激烈得多,」楊說。 「如果你有一份私人股權工作,你會發現數百份前銀行家的履歷,」她補充道。

香港證監會持牌人數(反映市場金融專業人士數量的數字)自2021年底以來已減少600多人,至2023年12月達到44,722人。

金融服務業放緩可能會對香港經濟造成壓力,因為該產業到2022 年將貢獻約23% 的經濟產出和7.5% 的就業機會。預期和彭博經濟研究預計今年香港經濟成長將從去年的3.2%放緩至1.8%。

彭博社整理的數據顯示,2023年香港市場透過IPO籌集的資金額下降了56%,至460億港元,為二十多年前網路泡沫破滅以來的最低水準。

數據也顯示,上市交易數量減少近五分之一,至67宗,其中融資額超過10億港元的交易僅有13宗。

私募股權和創投投資者也受到影響。 Preqin表示,2023年透過美元基金為中國市場籌集的資金金額較2021年「蒸發」了81%。

無論是賣方或買方,專注於中國市場的銀行都首當其衝。招聘公司Wellesley的首席執行官Charlene Yeung女士表示,投資經理也受到了沉重打擊,因為他們的專業技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今年似乎已達到最低點,我們希望如此,」楊女士說。

Wellesley 的執行長指出,銀行可能會將遣散費減少至少 20%,而且在某些情況下,減少幅度「可能非常極端」。

另外,招聘公司羅伯特沃特斯(Robert Walters)執行長約翰穆拉利(John Mulally)表示,農曆新年前夕發生的最新一波裁員規模不成比例,主要影響到經理和下屬。

在看到以前的同事失業一年多後,香港一家中國經紀公司的銀行債務經理亨利表示,即使減薪 30% 至 40%,他也會永遠留下來。

“我擔心我有一天會被解僱,”亨利先生表示擔憂,“所有決定我們收入的因素都被削弱了。”

金融市場低迷正促使香港金融和銀行業主管調整生活方式、削減開支,甚至重新評估自尊。

一位王姓高層表示,去年一整年她的朋友都稱她為“灰色”,因為儘管她每天都要加班,但收到幾份IPO要約後,她的士氣一落千丈。

王發現他的職業生涯似乎「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而提前結束。即使她在杜拜和新加坡尋找工作機會,她也想知道自己能帶來什麼價值。

有缺點,但還沒到絕望的地步

對於金融專業人士來說,年齡正成為一個劣勢,尤其是那些在香港被解僱後希望前往中國大陸尋找工作的金融專業人士。

總部位於中國深圳的招聘公司華德士中國副總監雷思慧女士表示:「可悲的現實是,就他們的水平(持證金融專家- 編輯)而言,他們可以被認為太老了,尤其是對於中國南方城市。

中國的經濟和貿易動盪以及對金融業的強烈反對也讓許多希望在中國大陸定居的香港人變得更加困難。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對最好的日子已經過去感到悲觀。經紀公司里昂證券前執行長喬納森·斯隆先生表示,繁榮和蕭條是香港市場預測的一部分。

「是的,上一次牛市的泡沫現在已經消失了,」斯隆在英國《金融時報》上評論道。 「但香港不僅會生存下來,而且會像長期以來一樣繼續發展,」里昂證券前執行董事預計。

斯隆先生的上述觀點得到了另一位國際銀行前執行董事的贊同,因為該人士認為,認為市場低迷是結構性時期而不是週期性的結論是不合理的。擔任目前金融專業學生顧問的他,總是建議他們要強硬起來,要明白解決市場混亂是必須要做的工作的一部分。

根據彭博社報道,為防止人口下降,香港政府推出了人才卡計劃,以吸引更多人來到香港。截至2024年2月,已發放人才許可證約5.9萬張。 2023年香港人口成長0.4%。

Chang Jiang

"Incurable troublemaker. Explorer. Student. Professional alcohol expert. Internet gee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