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我怕什麼?我得的是什麼癌,我該如何戰勝它?可以說,是癌症喚醒了我,讓我清醒、樂觀、健康地生活,變得更加堅強”。
對於很多人來說,癌症是冷酷無情的“死刑宣判”。 事實上,今天有許多通過相信現代醫學和改變生活習慣而戰勝癌症的案例。 來自中國香港的營養師 Denise Tam 的故事就是一個例子。
那天我發現我生病了…
我的父母十幾歲時就認識了,1970 年代初一起在加拿大多倫多上學。我父親是一名工程師,母親是圖書管理員。 他們後來結婚並住在多倫多,分別於 1980 年和 1983 年生下了我的妹妹和我。
我的童年生活很無聊,直到六年級我才沒有任何亞洲朋友,我父母的關係經常因爭吵而緊張。 嚇得我經常一個人躲在房間裡。
十幾歲的我不再需要隱藏,因為我可以出去用酒精來麻痺自己的情緒。 我就這樣生活了 10 年,經常喝酒和參加派對。
後來媽媽和姐姐在香港創辦了一家名為以勒國際健康的保健品公司。 當我 2004 年從多倫多大學英語文學系畢業時,我父親越來越頻繁地往返於多倫多和香港之間。
2009年12月回香港探親,因為好久沒體檢,就做了血常規。 然後護士打電話給我,讓我第二天來醫院和醫生談談。 那天我和媽媽一起去,醫生告訴我,我患癌症的風險很高。
進一步的測試顯示它是晚期四期淋巴瘤 – 它已經在我的骨髓和血液中紮根。 我感到悲傷和沮喪,想知道為什麼在沒有癌症相關症狀的情況下我會得這種病。 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我似乎已經嚴重便秘了很長一段時間。
回過頭來看,我發現我的生活很本能。 我可以出去玩到凌晨 4 點,第二天早上醒來去上學或去健身房。 在醫院裡,我是最年輕的患者之一——只有 26 歲。 聖誕假期剛過,我就馬上開始化療……
在醫院抗擊癌症的幾個月裡,我不得不面對自己:我是誰? 我怕什麼? 我得的是什麼癌症,我該如何戰勝它? 你可以說癌症喚醒了我,讓我活得更清醒、更樂觀、更健康。
2次患癌並接受16個週期的化療
經過 6 輪化療後,我開始學習如何選擇食物以及如何保持健康。 我花時間與人們談論食物如何治愈或傷害身體。
通過思考諸如“我為什麼在這裡?”這樣的大問題,我發現我在生理和心理上是誰。 這就是促使我參加在線營養課程的原因。 6個月後,醫生說我完全好了。 大約在這段時間,我開始熱衷於學習健康知識和保持健康的秘訣。
我以為我與癌症的故事已經結束,直到大約一年後癌症復發。 我發高燒,直接被送往急診室; 我的靜息心率是 170。X 光片顯示我的肺部積液導致我呼吸困難。
到那時,癌症已經遍布我的血液,又是第四階段。 醫生不能再用他以前用過的藥給我的身體,因為他已經上癮了。
所以我要開始我的第二次化療了! 這次經歷了7波,歷時7個月。 所以我總共接受了 2 次癌症治療和 13 輪化療,之後我帶著身體和精神上的損傷回家了。
但這還沒有結束,腫瘤科醫生告訴我,在接下來的兩年裡,我必須每三個月繼續進行一次化療,以防止癌症擴散。 於是第三個週期的化療繼續進行,我的身體開始虛弱,腫脹嚴重。 我的腳踝和腳腫脹並嚴重燒傷,以至於我無法將腳放在地上。 我全身腫脹,以至於我的手無法合攏,因為太痛了。
我在 2013 年 11 月停止了化療,總共進行了 16 個化療週期,現在由於所有化療後的神經損傷,我的右耳已經失去了 100% 的聽力。
我回到家,被迫做對我的身體最有利的事情:努力改善我的心理和情緒健康,確保我吃得好並鍛煉身體。 從那以後,我逐漸發現自己過著輕鬆的生活。
我調整了生活方式,補充了維生素。 每次吃東西之前,我都會想,“我必須謹慎選擇,否則癌症會復發。” 身上的腫脹漸漸消退,聽力卻沒有恢復。
儘管如此,我還是感謝生活和醫生讓我有機會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淋巴瘤的本質是容易復發,但我對自己還是有正面的感覺。 每當我看到淋巴瘤的死亡率時,我常常想自己不會在其中,因為我過著科學的生活方式,我個人研究過的健康飲食菜單。
我現在和家人一起經營一家連鎖店,並且是一名經過認證的整體營養師。 我希望用我所獲得的知識,以及我應用在身體上的經驗,可以幫助更多的癌症病例。
資料來源:據南華早報
“組織者。內向。經過認證的互聯網狂熱者。啤酒狂。謙遜的酒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