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過後,史蒂夫在長時間努力維持自己的小生意後,逐漸變得身心疲憊。
他知道自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因為人員配備問題和費用同時出現。 沒有家人的支持,他沒有時間做其他事。 去年夏天,史蒂夫的疲憊感達到了頂峰,當時他甚至無法起床。
「我工作了一整天,睡眠品質很差。我無法清晰地思考,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即使是最小的決定,」他解釋道 南華早報11 月 22 日。
史蒂夫開始比平常喝更多的酒來睡覺,但這個習慣讓他第二天更加疲倦並引起焦慮。
「我不知道我該做什麼。一切都會重演,直到我無法再做為止,」他說。
史蒂夫並不是香港唯一面臨這種情況的人。 據心理學家稱,他已經精疲力盡了。 在被認為是亞洲壓力最大的地方,這種情況相當普遍。 近年來,由於2019年社會動盪和2020-2021年大流行的影響,香港的緊張局勢加劇。
Cigna 的 2022 年全球幸福感調查發現,香港連續三年心理健康得分最低,落後於印度和新加坡。 在受訪的 1000 人中,87% 的人表示感到壓力和疲憊,19% 的人表示無法控制。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說法,倦怠是「一種由慢性、無法控制的壓力引起的綜合症」。 職業倦怠被納入《國際疾病分類》,作為與工作相關的健康議題。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倦怠的三個特徵症狀包括: 感覺缺乏能量或精疲力盡; 感覺精神上與工作脫節,總是感到消極或懷疑; 工作績效和效率降低。 精疲力盡的人總是感到疲倦,即使在週末,也沒有動力去享受平常的樂趣和娛樂。
倦怠的行為跡象包括拖延、錯過最後期限、工作效率低下和粗心犯錯。 許多人變得社交孤立,常常易怒,並且不回覆朋友的訊息。
香港心理學家Cindy Chan醫師表示,最近來她診所就診的倦怠患者數量有所增加。 很多患者都是完美主義者,對自己抱持過高的期望。 面對疲憊,他們可以休息,但壓力仍然沒有減輕。
「我的一些患者反映,每次收到電子郵件時,他們的心跳都會加快,即使內容很簡單。他們仍然感到焦慮,可能會出現恐慌發作,」陳醫生說。
倦怠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 它是經過數月甚至數年的工作逐漸形成的。 根據梅奧診所的說法,倦怠可能來自許多不同的因素。
有些工人在工作上缺乏控制力。 他們無法影響影響他們的決策,例如日程安排和日常工作量,這會導致倦怠。
很多人並不清楚上級對自己的期望、自己的權限等級、上級的程度。 這會導致心理上的不適。
有些人在工作中面臨騷擾,並感到受到同事和上級的侮辱。 當工作過於單調或混亂時,工人需要大量的精力來保持專注,導致疲勞和疲憊。
長時間的疲勞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為了應對壓力和焦慮,許多人透過暴飲暴食、濫用藥物和不加選擇地購物(購物狂)來做出極端反應。
疲勞也會影響免疫力。 許多人更容易生病、頭痛、背痛和胃病。 過度壓力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和第2型糖尿病的根源。
陳博士表示,對抗倦怠的簡單方法包括健康均衡的飲食、運動和充足的睡眠。 人們可以透過設定家庭和工作之間的界限並在回家後停止回覆工作電子郵件來找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最後,遭受倦怠的人需要加強他們的社會聯繫,向他們信任的人尋求幫助並談論他們正在經歷的問題。
石靈 (根據 南華早報)
“熱情的培根迷。驕傲的流行文化忍者。謙遜的分析師。電視愛好者。終生的旅行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