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時報——幾年前,當比亞迪還是一家手機電池製造商時,他們只設定了生存目標,但現在他們已經被期望取代特斯拉,成為全球第一電動汽車製造商。
2023年第三季度, 比亞迪 表示,其全電動汽車累計銷量為431,603輛,比特斯拉的銷量少了約4,000輛。
比亞迪的崛起備受關注,尤其是自2017年以來。 比亞迪董事長Vuong Truyen Phuc先生訪問越南 5月洽談電動車生產組裝專案。
《華爾街日報》最近報道了比亞迪從一家瀕臨破產的電池公司到特斯拉挑戰者的歷程,《越南時報》恭敬地向讀者介紹了比亞迪的歷程。
比亞迪的跳躍
幾年前,先生。 王傳福 (Vuong Truyen Phuc)一直擔心比亞迪的生存能力,但現在這家汽車製造商甚至對比亞迪的主導地位構成了威脅。 你在這裡 在電動車領域。
比亞迪 2023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售出了431,603輛純電動車,僅次於特斯拉的43.5萬輛。 這家中國汽車製造商預計,到今年年底,其電動車 (EV) 銷量將達到約 180 萬輛。 特斯拉的汽車銷售目標也與此類似,高於 2022 年的 131 萬輛銷量。
比亞迪成立於1995年,最初是一家手機電池製造商。 然而,由於電動車的製造,這家公司的名字近年來已廣為人知。
比亞迪主營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HEV),今年的目標是銷售360萬輛,躋身全球汽車製造商銷售前十名。 比亞迪甚至超越福斯成為中國最暢銷的汽車品牌。
這一飛躍證明了比亞迪兩位最有權勢的領導人的野心,即 董事長王傳福(王傳福 – 57歲)和高級副主任Stella Li(53歲)。
比亞迪創辦人1966年出生於中國安徽省的農民家庭。 他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由兄弟姊妹撫養長大。 他通過了公立大學的入學考試,學習了物理化學,然後在一家公立研究所從事電池研究。
1995年,王傳福先生創立比亞迪,生產用於手機和其他設備的小型電池。
福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他提出「比亞迪」這個名字時,他並沒有任何特定含義。 現在,根據這家中國汽車製造商的說法,比亞迪代表「建立你的夢想」。 創立初期,他曾戲稱比亞迪是「Bring Your Dollars」。
從表弟那裡借了大約30 萬美元後,Vuong Truyen Phuc 僱用了1,000 多名工人,並將電池生產分為數百個階段,這樣即使是未經培訓的工人也可以在沒有昂貴設備的情況下完成電池生產。 哈佛商學院的一項研究講述了兩名比亞迪員工如何從電池上撕下一塊膠帶:一名員工撕下一角,另一名員工則撕掉整個膠帶。 目標是速度快並避免使用昂貴的機器。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996年,畢業於中國一所頂尖大學的統計專家李斯特拉(Stella Li)加入比亞迪。
儘管當時她的英語不好,Phuc先生還是派她去歐洲和美國尋找對廉價中國電池有興趣的手機公司,而不是中國電池大品牌。。
會議中,李總明確表示,比亞迪將努力在價格、交貨時間等方面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 一位客戶與比亞迪的所有人開玩笑說,李學的第一個英語短語可能是「We can do that」。
1990年代末,李女士突然出現在摩托羅拉前高階主管麥可奧斯汀的辦公室,要求與公司採購部門會面。
奧斯汀記得對比亞迪依靠工人而不是機器的做法感到驚訝,並擔心潛在的品質問題。
李女士透過解釋公司如何實施徹底的流程來消除風險,說服了他。 奧斯汀隨後擔任比亞迪美國業務執行長十多年。
李斯特拉女士於2000年使摩托羅拉成為比亞迪的客戶,並於2002年使諾基亞成為諾基亞的客戶,使比亞迪躋身全球前五名充電電池製造商之列。 手機銷售在此時開始爆發,比亞迪是銷售價格最低的供應商之一。
2002年比亞迪在香港上市時,王傳福用此次發行的部分資金購買了一家國營軍火公司虧損的汽車製造部門。 他製造了電池並看到了它們在汽車中的應用潛力。 同時,豐田在 20 世紀 90 年代末推出了普銳斯汽油電動車。
比亞迪的第一款車是 2005 年推出的汽油轎車 F3,看起來幾乎像豐田卡羅拉。 對於非專家來說,這兩輛車之間的唯一區別只是徽章。
比亞迪的創始人毫不猶豫地採取了複製策略。 他在採訪中表示,比亞迪從別人的成品中汲取靈感,他們總是深入研究汽車模型,找出哪些零件獲得了專利——避免那裡的零件並複製其他零件。
「我們必須向他們學習,這樣我們才能站在他們的肩膀上,」他在 2021 年在中國接受採訪時表示。
比亞迪發言人還聲稱,他們始終尊重智慧財產權並尊重其他公司。
8月,在深圳比亞迪生產第500萬輛電動車的慶祝活動上,王傳福先生重點介紹了比亞迪從電池製造商到全球領先的汽車帝國的發展歷程。
這家汽車製造商花了13 年的時間才達到100 萬輛汽車的生產里程碑,又花了1.5 年的時間生產了200 萬輛汽車,然後只花了9 個月的時間就生產了接下來的200 萬輛汽車。 “中國汽車時代已經到來”,王傳福先生說。
閱讀文章2:比亞迪-從電池製造商到挑戰者特斯拉:從電池生產到電動車的轉折點
(參考來源:華爾街日報)
“熱情的培根迷。驕傲的流行文化忍者。謙遜的分析師。電視愛好者。終生的旅行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