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新還記得早年在中國股市的經歷。 這位現年 73 歲的前辦公室職員仍然清楚地記得 90 年代初繁榮時期的熱度,當時汗流浹背的人群聚集在證券公司外,盯著紅板和綠色電力。
三十年後,李先生的熱情逐漸消退。 這位經驗豐富的投資者正在等待機會從股市中提取全部 80,000 元人民幣(10,932 美元)——對他來說,股市更像是一個「賭場」而不是投資場所。
「保護你賺到的錢比專注於投資更重要,尤其是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 我想安逸地度過餘生。」李繼新先生說。
根據南華早報報道,李先生只是眾多退出股市的投資者之一,股市在10月下旬跌至201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滬深兩市300只主要股票的滬深300指數也出現下跌。 自年初以來其價值下降了 6%,達到 2019 年以來的歷史最低點。
對風險的恐懼使老年人和年輕人失去信心。 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的數據,截至8月底,市場上的個人投資者超過2.2億。
「我的許多朋友和前同事在虧損後放棄了股票。 其他人都和我一樣,等待有利時機退出。」李說,同時悲傷地說,這一天可能不會到來。
他說:“當我購買中石油股票時,它們的價值超過 40 元人民幣(超過 13 萬盾),而現在它們只值 5 元或 6 元人民幣(約 2 萬盾)或類似的價格。”
儘管中國經濟充滿活力,但投資者信心仍然很低。 官方數據顯示,第三季GDP較上季成長1.3%,但房地產市場仍面臨許多挑戰。
網路巨頭騰訊的調查顯示,2018年中國股市60歲以上「白髮」投資者佔個人投資者總數的4.73%。顯示利率已降至2.65%。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的研究顯示,年輕人也開始遠離股市,因為他們變得越來越保守,不願意接受損失。
在對收入在12.5萬至100萬元之間的人群進行的年度調查中,只有17.3%的18-24歲人群表示投資股票。 2021年,這一比例為26.6%。 25-34 歲族群的比例也有所下降,從 2021 年的 32.8% 降至今年的 17.9%。
胡錫進逆勢而行,去年6月開設了股票帳戶進行交易。 在市場最「受詛咒」的那天,他決定投入近50萬元,因為他認為底部已經很近了。
「有人警告我,收集垃圾和瓶子比購買庫存更有利可圖,」胡最近在微博上寫道。
不過,李先生表示,目前市場上賺錢的機會不多。 Z世代不太可能經歷像以前那樣的繁榮時期。
中信建投證券成立於1990年,在深圳、上海設立兩家國內證券交易所。 李的月薪不到 300 元(41 美元),最初投資了 1 萬元。 由於當時政府尚未採取限制性政策,這筆金額迅速增加。
「隨著經濟從改革開放中崛起,時間會得到回報。 但現在我絕對不是這樣的。」李先生說。
廣東省退休公務員何志回憶起自己在 2000 年代上市的決定,他說:「我有很多空閒時間。 當時,沒有今天那麼多的娛樂活動,所以我開了一個股票帳戶。 當時天氣非常熱。”
28 歲的上海軟體工程師 Danny Liu 遠離股市,因為他知道「即使是專家也很難在這裡賺錢」。 相反,他選擇信任知名基金。
「他們的利潤也下降了,但至少我不會損失所有的錢。 晚上我就能品嚐到美味。 如果我有空閒時間,我喜歡玩更多。」劉丹尼說。
對此,申萬宏源證券研究部首席分析師錢啟民表示,市場上個人投資人少了是好事。
「讓專家們做好他們的工作。 這是一種去個性化的投資過程,這種趨勢既適合香港(中國),也適合美國。”錢啟民說,“市場上的散戶投資者越多,效率就越低。”
根據高金和嘉信理財去年發布的報告,與年輕投資者相比,年長投資者的金融知識水平相對較低。 65 歲以上的人在滿分 100 分的測驗中得分僅為 53.7,而所有年齡層的平均得分為 64.4。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教授趙錫軍表示,個人投資者的帳戶數量可能不會立即減少,但他們各自的股票價值會下跌。 這讓李先生更加痛苦。 他說,數十年的股市奉獻從未讓他實現致富的夢想。
他說:“無論我賺到什麼,我都會回饋社會。”
據:南華早報
“電視愛好者。音樂忍者。業餘旅行狂熱者。培根迷。友好的美食傳播者。自由組織者。經過認證的推特狂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