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深圳和中山的深中隧道於6月中旬左右竣工,歷時5年建設結束,標誌著整個地區道路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介紹,該隧道全長6.8公里,是世界上最長、最寬的混凝土水下隧道。 這條隧道也是深中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是一個跨海航線的超級工程,包括橋樑、2個人工島、隧道和水下通道,全長約24公里。
據中國媒體報導,該人工島面積34.38萬平方米,相當於48個標準足球場,建有隧道、救生艇碼頭、供配電房。
Tham Quyet – Trung Son 連接線預計將於 2024 年通車。該項目將使兩個城市之間的旅行時間從 2 小時縮短至 30 分鐘。 建成後,該公路將促進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廣州、深圳等廣東省主要城市)的海上交通。
2023年4月,深中線超級工程全長17公里的跨海大橋——伶仃洋大橋完成最後階段竣工。 同時,水下隧道是該項目的最後一個“部分”。
深圳和中山之間的隧道由 32 根管道組成,每根長 165 m,重 8 萬噸。 這些管材由專門設計的船隻沿伶仃洋運河“水上行走”運輸50公里。
“一航進安一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現代化的海底管道運輸和安裝船舶。 這艘船裝機容量最高,精度極高,也被認為是效率最高的。
一航濟南一號幫助伶仃洋運河停運時間減少80%以上,運河疏浚時間減少70%以上,提高運輸效率,管道安裝量是傳統技術的兩倍以上。
海底管道根據需要從容器底部定位並與其他管道對齊。 然而,最後一個管模塊——E23,必須以不同的方式製造。 一旦 E23 部件就位,將使用液壓油缸將連接到 E32 的配件向外推動,以連接到 E24 管道的末端。
深中高鐵管理中心副主任鍾慧紅表示,“連接管道就像做一個巨大的抽屜”。 他補充說,這一過程使施工團隊能夠充分利用設備,降低施工風險並確保項目可靠性。
除了水上運輸和繫泊過程外,水下隧道規劃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基礎的建設,包括挖溝和平整。
深圳至中山的跨海隧道將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雖然該線路的隧道和橋樑現已完工,但該項目在2024年投產前仍需繼續開發道路、建立電氣系統、測試安全並安裝其他設備。
參考環球時報、CGTN
“組織者。內向。經過認證的互聯網狂熱者。啤酒狂。謙遜的酒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