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ent Kong用軟毛刷輕輕地清除了他的WM W6上的灰塵——這是一款讓他非常後悔花錢購買的電動運動系列產品。
「如果威馬倒閉,我將被迫購買一輛新電動車,因為它的售後服務停滯不前,」孔先生說。他說,兩年前他花了約20 萬元人民幣(27,782 美元)購買了這款SUV。 “更重要的是,駕駛破產品牌的汽車是一種恥辱。”
WM由沈暉於2015年創立,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一直陷入財務問題,9月初又因與香港阿波羅智能出行20億美元合併失敗而繼續受到「打擊」。
不幸的是,它並不是中國「熱門」電動車市場中唯一一家表現不佳的公司,該市場有多達 200 家汽車製造商正在爭奪立足點。 只有擁有最雄厚的財力和最漂亮、最現代的汽車模型的組裝商才能生存。
根據第一財經測算,這個現實可能對至少15家承諾實現年產1,000萬輛電動車產能的電動車新創公司宣判「死刑」。 像WM這樣的小品牌當然也逃不掉他們的參與。
回顧過去,孔承認,18,000元人民幣(2,501美元)的政府補貼和一些稅收優惠讓買車變得非常容易。 然而,考慮到威馬財務困難,不得不購買新車的情況,孔某卻不知所措。
總部位於上海的威馬汽車是中國電動車熱潮的見證,創投家和私募股權投資者在2016 年至2022 年間投資了約400 億元人民幣。它甚至被視為全球最大電動車品牌特斯拉的潛在競爭對手。 億萬富翁伊隆馬斯克。
威馬汽車上市計畫的失敗影響了其融資能力。 該公司被迫將員工薪資削減一半,關閉了上海 90% 的展廳,並面臨一系列可能破產的負面消息。
根據2022年向香港聯交所提交的報告,由於銷售額下降,威馬在2019年錄得虧損41億元人民幣,次年增加22%至51億元人民幣,並於2021年達到82億元人民幣。 去年,該公司在大陸市場僅售出3萬輛電動車。
此前,包括威馬汽車在內的一大批企業為了跟上電動車的浪潮,建造了大量的生產設施。 瑞銀分析師 Paul Kong 表示,今年向中國客戶交付的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預計將成長 55%,達到 880 萬輛。
然而,儘管預計到2023年電動車將佔中國汽車銷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但並不能保證未來進入混合動力市場的電動車製造商100%會成功。
「在中國市場,由於競爭激烈,大多數電動車製造商都在虧損。 高鋰價被認為是企業業績不佳的主要原因,但即使這種材料的價格不上漲,這些企業的利潤仍然非常負。」分析師龔表示。
此前,威馬汽車與恆大新能源汽車、前途汽車、愛馳汽車、天際汽車、紐創汽車等五家著名新創公司均未參加4月的上海車展。 經過激烈的價格競爭,這些汽車製造商目前已關閉工廠或停止接受新訂單。
“中國電動車市場標準很高。 一家公司必須籌集足夠的資金,開發足夠強大的產品,並擁有足夠強大的銷售團隊才能生存,」河南省鄭州黃河科技學院教授張大衛說。
一些最初的「寶石」已經悄悄消失。 Letin Auto 是一家以售價 4000 美元的電動轎車而聞名的品牌,因未能實現盈利而於 5 月申請破產。 美國上市的著名電動車新創公司小鵬汽車自去年9月以來,儘管推出了許多折扣計劃和車型升級,但銷量也穩步下滑。
在政府於 2018 年宣布終止補貼後,吉利集團支持的製造商知豆也失去了動力。 儘管五年多來,國有北京汽車集團旗下的電動車子公司北京電動車的純電動車銷量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但主要針對電動車營運商的車隊,北京電動車也出現了虧損。
同時,由前寶馬高層創立的拜騰在交付第一筆訂單前不久被迫停產。 智車優行科技上海原本計劃在中國科創板上市,但在2022年也瀕臨破產。
電動車公司蔚來汽車聯合創辦人兼執行長李斌預計,到2021年,電動車新創公司至少需要400億元人民幣的資本才能獲利和自給自足。 此外,小鵬汽車執行長何小鵬表示,到2027年,在競爭極為激烈的市場中,電動車製造商將只剩下8家。
「大家一定要努力,不要落後。」何小鵬說。
眾所周知,許多小型電動車品牌在無法大幅滲透國內市場後,正在海外尋找成長機會。 其中,總部位於浙江的億諾汽車剛宣布有意在沙烏地阿拉伯建造年產能10萬輛的工廠。 另一家小公司,總部位於上海的華人運通,也於6月與沙烏地阿拉伯投資部成立了一家價值56億美元的合資企業,從事「汽車的研究、開發、製造和銷售」。
蔚來汽車總裁秦力洪表示:“在充滿活力的市場中,電動車新創公司需要開拓利基市場以建立客戶群。”
回到WM的故事。
Freya Cui是威馬汽車EX5運動型多用途車的原車主之一,她也因電池故障而不得不放棄她那輛已經使用了4年的車。 該公司宣布沒有替代產品,而從第三方購買新電池的成本太高。
在多次請願被拒絕後,崔決定購買一輛便宜的汽油車。 「我在看到車之前就下了訂單。 終身電池保固是一個不錯的獎勵。 誰能想到有一天公司會瀕臨倒閉?」崔說。
專家表示,中國市場正變得越來越艱難,不僅對國內品牌來說,對外國公司也是如此。 像福特這樣的老牌汽車製造商也失敗了,而大眾汽車則沒有車型躋身最暢銷電動車前十名。
根據: 南華早報、彭博社
“組織者。內向。經過認證的互聯網狂熱者。啤酒狂。謙遜的酒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