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5平米公寓的生活

在香港,很多家庭住在5到10平方米的公寓裡,業主稱他們為“分居”,人們住在那裡就像“貧民窟”。

Thieu Linh 是一名全職家庭主婦,她的丈夫是一名保安,每月收入超過 10,000 元人民幣(3700 萬越南盾)。 他們住在不到10平方米的公寓裡,廚房就在洗衣機的上方。 “我通常選擇簡單的食物,以便在烹飪時盡可能少煙,”兩個孩子的母親說。

13歲那年,紹林隨母親離開大陸,前往香港尋找父親。 然後將他的家人隔離在這裡。 經過8年的婚姻和多次搬家,他們的家人仍然沒有逃脫不得不住在分開的公寓裡的生活。

Thieu Linh 的家人在一個只有大約 10 平方米的狹窄公寓裡吃飯。 圖片: 某事

「獨立屋」是香港流行的出租方式。 為了能多租,主人會把房子分成幾個房間,主要是給窮人的。 雖然每個房間只有幾平方米,但租金卻可以達到3000到5000元(11到1800萬越盾)。

住在一個細分的公寓裡,Thieu Linh 盡最大努力充分利用空間。 電磁爐放在洗衣機上,上面有一個架子,用來掛廚具和生活用具。 此外,牆壁是用來掛電視和其他雜物的。 她做飯的時候,只能躲在角落裡。

對於這個女人來說,這裡不是房子,而是臨時的避難所。 有了爐子,他每次做飯都要花一個小時。 飯煮好後,菜也涼了。 即使我剛剛投資購買了另一個廚房,但我每次都很難做飯。 沒有抽油煙機,炊煙逃不出去,只能在屋子裡徘徊,肖靈經常噎住。 空間太小,吃完後要馬上清洗,否則水可能會滴到地板、床上,甚至灑得一地。

晚上,丈夫下班回家,不得不彎腰進屋。 這個時候,大家都會收拾餐桌吃飯。 桌子雖然小,但是有很多用處,比如做餐桌、兩個孩子的學習桌……一家人坐下來吃飯的空間很小,轉身去打東西就夠了,但他們還是很堅決,坐下來一起吃飯。 對於這個家庭來說,一起吃飯是唯一讓他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Thieu Linh 和他的妻子已經三十多歲了,對他們來說,在香港擁有自己的家是不可能的。 現階段唯一的希望就是等待輪到為貧困人口發展保障性住房。 但在現實中,這樣的房子數量並不足以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我已經等了五年了,但輪不到我,”Thieu Linh 說。

2017年,香港貧困人口接近140萬,其中近20%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面積只有5㎡,想做飯,Nga女士只好在廁所裡做飯。 照片:QQ

面積只有5㎡,想做飯,Nga女士只好在廁所裡做飯。 圖片: 某事

嫁給香港男子的外國人阿女士也遭遇了類似的命運。 17年前,這個女人嫁給了一個老人,但沒多久就離婚了。 分手後,她和新男友住在一起,生了一個女兒。 因為她的處境不好,她的男朋友離開了,這個女人只好一個人撫養孩子。

住在5平米多的細分公寓裡,這個女人的生活很悲慘。 因為空間太小,她只能在廁所裡做飯。 到處都是油煙,夾雜著馬桶的難聞氣味,讓房間一直很不舒服。 對於這個女人來說,這裡不是房子,而是貧民窟。

Nga很少在家做飯,經常買幾頓便宜的飯菜,然後母女倆坐在外面的公園裡吃飯。 當有舒適的座椅和呼吸新鮮空氣時,這是他最喜歡的空間。 “畢竟,在香港,如果你想生存,又買不起自己的房子,你就只能住在細分公寓裡,”她說。

曹先生有自己的家,但 1997 年的金融危機迫使他的家人在香港搬進了細分公寓。 照片:QQ

曹先生有自己的家,但 1997 年的金融危機迫使他的家人在香港搬進了細分公寓。 圖片: 某事

離阿女士住處不遠的是曹先生的家人。 他們一家 4 口也住在一個只有 6 平方米的細分公寓裡。 曹先生今年55歲,在飯店工作,妻子在家照顧孩子。

曹先生的妻子每天兩次帶兒子到公共廚房做飯。 公共廚房免費向貧困家庭開放,並提供免費食物。 在這裡,鄰居們可以一起做飯、吃飯、聊天,緩解生活壓力。 每個人的處境都一樣,所以他們對待彼此非常和睦和禮貌。

曹先生還是心疼自己的家人。 在1997年金融危機之前,這個人有自己的房子和自己的車,但現在他們不得不在臨時環境中生活。 雖然已經很努力了,但也只能期待輪到自己去租個小酒館了。

香港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受疫情影響仍在升值的房地產市場之一。 截至 2021 年 3 月底,香港約有 153,300 戶家庭申請廉租房,但仍需等待。 平均等待時間約為 5.8 年,最長的是 22 年才能租用廉價的社會住房。 在那之前,像曹先生、阿女士和紹林這樣的人仍然需要每月支付數千美元才能在公開市場上租到自己的房子。

維莊 (根據 某事)

Chang Jiang

"Incurable troublemaker. Explorer. Student. Professional alcohol expert. Internet gee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