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化名)在旺角居住的不到10平方公尺的房間裡準備晚餐。 同時,他7歲的兒子正在他旁邊的床上做作業。
這位 42 歲的婦女與她的兒子和 70 歲的母親住在一間公寓裡,公寓很小,沒有足夠的空間放置獨立的廚房。
大人在折疊桌上吃飯,男孩在床上吃飯。 衣架水平懸掛在床上方。
晚餐後,秀梅陪兒子玩耍,媽媽則看電視。 三人不時一起出去散步,暫時遠離局促的空間。
他們的1平方公尺的浴室被馬桶和水槽佔據了大部分空間。 浴室太小,秀梅只好站在外面幫兒子洗澡。 堵塞的排水系統迫使他們在5分鐘內快速洗個澡,否則惡臭的污水會淹沒地板。
旺角一間劏房內的燒美。 照片:喬納森·黃
秀梅和她的兒子共用上鋪,這樣他的母親就可以睡下舖。 有時他們會對老鼠啃咬家具感到驚訝。 他們經常遇到蟑螂和蜻蜓。
他們的公寓有一扇窗戶。 當它打開時,垃圾的氣味就會衝進來,所以它總是保持關閉。 通風不良使他們的居住空間變得悶熱。 不過,為了省電,他們只在晚上才開冷氣。
秀梅2009年結婚,6年後離婚。 「當我兒子問我為什麼住在這麼小的地方時,我只能告訴他我太窮了,買不起更大的房子,」她說。
她每月支付約 4,000 港元(約 513 美元),在一棟 50 多年前建造的 7 層建築中購買了一套分間公寓。 租金佔她在餐廳打工每月收入的一半以上。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擁有約 11 萬套面積從 2 平方公尺至 18.5 平方公尺不等的公寓。 這些公寓因條件惡劣、衛生差以及火災和安全風險而臭名昭著。
惡劣的生活環境,對22萬餘人的健康心靈造成嚴重傷害。
大多數細分公寓位於古老、破舊的建築內。 許多公寓被稱為「三零大樓」:無法人業主、無居民組織、無物業管理公司。
住房和交通部2021年3月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出對電力供應和公共秩序的擔憂。 發生火災時缺乏緊急出口是共享公寓租戶不滿的主要原因之一。
嶺南大學教授邱勇表示,分割公寓往往會導致出口又窄又長且受阻。 同時,通風不良導致煙霧難以散去。
有些房間的隔間不防火。 在這些小公寓裡用木柴做飯會帶來許多火災風險。
建設部警告稱,拆除公寓現有的牆壁並安裝新的隔間將其分成較小的公寓可能會損害衛生和安全,並對租戶的生命構成威脅。
除2016年至2020年期間外,該部對此類建築物發出了1,913份拆除令。
在擁擠的香港,劏房中始終潛伏著火災的危險。 照片:孫楊。
中國香港最小的居住空間必須包括「籠屋」或「火柴盒屋」。 內政部表示,核准的籠舍數量已從2011年的15個減少到2022年的9個。
但社工表示,仍有許多小於2平方公尺的小籠屋存在,沒有許可證或登記。
68歲的油西與另外18名男女在旺角的一棟無牌建築內每月花費2000港元購買了一個火柴盒般的棚屋。
這名單身男子在荃灣一家食品工廠完成工作,深夜回家後,打開箱子,小心翼翼地爬進去,以免割傷頭。
這些箱子從地板到天花板堆放在三層,中間用層層木板隔開。 每個箱子只夠一個人躺下。
油西的火柴盒夾在上下兩個住戶之間。 這個六英尺高的男人無法伸直雙腿躺下,因為床的一半都是私人物品。
68 歲的油西每月支付 2,000 港元,住在狹小的空間。 照片:陳曉梅
18位房客共用一個小廚房和3間浴室。 房東曾經僱用一名房客來打掃公共區域,但這種做法停止了,公共居住空間變得骯髒。
為了確保隱私,油西將更衣室的門關著,但這並不能阻擋其他住戶說話、打電話或看電視的聲音。
睡前他會刷手機看新聞、看影片。 有時,樓上的房客不小心踩到了木板,他就會驚醒。
晚上睡眠不好可能會導致第二天在油西出現背痛。 每次出門時,他總是鎖好保險箱,並隨身攜帶所有現金和信用卡。
他補充說,他的月入約1萬港元,找不到更好的住處。
社區組織協會(SoCO)2021年8月發布的劏房生活品質報告顯示,受訪的347戶家庭幾乎全部抱怨廁所問題。
一間公寓的天花板損壞。 照片:Edmond So
2020 年,SoCO 對385 個生活在籠子和盒子裡的家庭進行了另一項調查,其中三分之一的家庭對在Covid-19 大流行期間必須呆在家裡感到不安全,並擔心被病毒感染。
超過一半的受訪者必須與 7 至 10 人共用一間浴室。 有些必須與 16 至 20 人分享。 許多人抱怨疫情期間廚房、衛浴等公共區域沒有保持清潔。
社會工作者表示,生活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會影響租戶的身心健康。
非政府組織明愛社區發展中心在 2020 年至 2021 年期間對居住在危房(包括分間公寓)的 527 戶家庭進行了一項調查。 調查參與者將以 100 分制對他們的健康和精神狀態進行評分。
五分之三的人認為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低於 50 分,超過十分之九的人認為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低於 50 分。
許多人患有肌肉緊張、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精神障礙。 有些人將此歸咎於他們惡劣的生活條件。
該非政府組織高級社會工作主任黃少偉表示,由於缺乏自然光,居住在劏房的兒童患眼病的風險較高。 許多孩子在床上學習時也會出現脊椎問題。
住房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有重大影響,」黃女士說。
另一項調查發現,居住在貧困公寓的 78 人中,四分之三患有中度至重度憂鬱症。 此外,五分之二的人經歷中度至重度焦慮。
一名居民住在深水埗一間劏房照片:陳曉梅。
社工潘榮山表示,共享狹小空間往往會引發衝突,租戶無處釋放壓力。 他們還必須支付租金,這大約佔他們收入的40%至50%。
她解釋說,租戶經常生活在不安全的狀態中,房東不斷提高租金和附加費。 他們擔心隨時會被驅逐出境。
有些家長因為沒能提供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而感到內疚。 照片:迪克森李
May Lau,34歲,是一名家庭主婦。 去年六月,她一家人以每月 6,300 港元的價格搬入葵湧一間 150 平方公尺的小公寓。 但她丈夫的月收入約為14,000港元,低於香港三口之家的貧窮線,他們買不起更大的房子。
劉獨自在家,有時擔心房租會上漲,家裡惡劣的生活條件會影響女兒。
「這不是房子。 我在這裡沒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資料來源:南華早報
“熱情的培根迷。驕傲的流行文化忍者。謙遜的分析師。電視愛好者。終生的旅行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