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會是如何成為全球性犯罪組織的?

三合會的新領地

近幾十年來,俄羅斯遠東地區已成為亞太地區新的“犯罪領地”。 自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有組織犯罪一直是該地區主要海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一個問題。近年來,中國黑社會的數量急劇增加。 大量“髒錢”被投入非法採礦和漁業交易,主要是木材和魚類,然後走私到中國、日本和韓國……

俄羅斯內政部長鮑里斯·格里茲洛夫表示,遠東地區的人均犯罪率是該國最高的。 然而,今天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街道似乎比十年前在當地幫派頭目控制下安全得多、平靜得多。 當時,走私、賭博、賣淫等活動十分普遍,綁架、槍擊、汽車炸彈事件也屢見不鮮。

今天最大的不同是俄羅斯“教父”、“浮誇”、經驗豐富的犯罪分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黑社會成員的出現。 。 他們組織得更好,更謹慎,他們將內亂視為對其犯罪企業活動的威脅。

1950 年,三合會的幾名成員在泰國被捕。

中國幫派控制了該地區的許多賭場、許多中餐館,甚至還有一些俄羅斯酒店和餐館。 許多當地暴徒加入了中國犯罪組織,擔任當地交易的協調員或賭場的保鏢。 當地犯罪分子和中國富豪之間的關係性質尚不清楚,但他們似乎很快就在這些地區佔據了主導地位。

中國幫派無法主導的一個領域是當地的毒品貿易,該貿易仍然掌握在塔吉克人、哈薩克人、車臣人和其他中亞犯罪分子手中,他們從阿富汗採購海洛因。 據當地警方稱,只有麻黃素和少量東南亞海洛因被走私到該地區。 許多曾經稱霸該領域的俄羅斯本土犯罪團伙頭目大多在幫派戰爭中被消滅,或者“退休”並神秘死亡。

符拉迪沃斯托克最後一位俄羅斯大佬葉夫根尼·彼得羅維奇·瓦辛(Evgeny Petrovich Vasin),綽號“Dzhem”(Vasin-Jam),於 2001 年 10 月因心髒病去世。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瓦辛將三合會帶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對抗俄羅斯歐洲部分和中部地區的對手。蘇聯解體後的亞洲。

20世紀90年代中期,瓦辛多次訪問中國。 他的第一個搭檔,後來成為符拉迪沃斯托克犯罪組織的主要頭目,是一位被稱為“老大”或“老大哥”的中國人。 老達掌控了瓦辛的大部分事務,瓦辛死後,似乎老達悄悄地掌控了剩下的事情。

三合會的地域擴張戰略 - 照片 2。

1956年的騷亂促使香港政府決定鎮壓三合會。

直到20世紀90年代,符拉迪沃斯托克仍然是太平洋地區唯一沒有華人社區的主要港口。 目前,中國商人經常跨境在該市東部地區的一個新的大型市場以低價出售服裝、工具、玩具、手錶和其他消費品。 面對種族偏見和驅逐出境的威脅,許多人選擇或被迫為隸屬於三合會的華人群體工作。

有組織犯罪和非法移民的興起加劇了對華人的歧視和種族主義態度,甚至在普通商人中也是如此,他們實際上是三合會的受害者。 對可能出現的真實風險的看法在原住民的態度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儘管中國移民只佔人口的3%,但許多當地居民仍然相信,在未來十年或二十年裡,他們的人數可能會更高。

遠東地區地域遼闊,商機眾多,尤其是地下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 在俄羅斯這個偏遠地區,執法並減少警察部隊和地方政府內部的腐敗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01年至2002年期間破獲的151起腐敗案件中,只有20起進入審判階段,只有極少數嫌疑人最終被判入獄。

新三合戰略

最初的黑社會是 Thien Dia Hoi(也稱為 Hong Hoa Hoi)。 該組織原是清朝滿族統治的起義勢力的“反清明復”運動。 當時漢人將滿族視為外來侵略者。

當時三合會的運作原則是相當積極的。 早期,三柱黑社會主要活動於廣東省的北江、東江、西江地區,因此該組織的標誌是三角形徽章。 三合會成員通常全身都有紋身,大部分是劍和Quan Van Truong。

三合會的地域擴張戰略 - 照片 3。

世界各地的唐人街都是中國犯罪團伙最喜歡的街區。

1841年,清朝將香港割讓給英國。 為了將香港變成自由貿易港,英國人開始重新佔領這裡,因此需要大量的工人。 當時的中國大陸,各地的自然災害導致人們陷入貧困和失業。

這些人移居香港為大英帝國謀生和工作。 但他們也需要一個組織來捍衛自己的利益,所以加入黑社會來尋求“保護”和幫助。 香港統治初期,由於內地移民較多,英國人希望華人社會自給自足,政府無法提供水電等公共服務。 ……

三合會越來越深入香港社會階層,開始從收取會費轉向敲詐勒索。 使用暴力恐嚇人們交納保證金投資棚屋和賭場。 此時,香港政府開始意識到黑社會的操縱和對社會生活的負面影響,但由於香港警隊過於精簡,腐敗猖獗,甚至連警察都收錢,無法剷除他們的老巢。保護黑社會犯罪團伙。 相比之下,黑社會在社會很多領域佔據主導地位,直接影響很多人的生計,因此並不積極與警方協調。

1956年10月,九龍等地區發生騷亂,部分三合會成員還參與盜竊人民財物。 儘管暴力事件的起因已被解釋為台灣國民黨政府煽動,但香港政府仍認為是三合會煽動民眾。

英國政府和香港政府均將三合會視為香港的安全威脅。 由此,對黑社會進行了全面的打擊。 然而,當時香港警方存在的腐敗和保護罪犯的問題,意味著打擊黑社會的行動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

三合會的地域擴張戰略 - 照片 4。

14K是香港黑社會“四大黑幫”中最大的幫派。

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三合會迅速轉移到美國、荷蘭……如今,三合會被稱為華人黑幫,活動於香港、澳門、台灣、中國大陸及華人眾多的國家。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等社區…

其中,14K幫不僅在香港乃至全世界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14K的影響力開始擴大到歐美和東南亞國家。 在東南亞、南非和荷蘭的毒品貿易中,14K是操縱市場的主導力量。 與其他黑社會相比,14K是香港最大、最暴力的幫派之一。

但14K的管理相當鬆散,內部分成太多的小團體,佔據不同的區域,經常引起衝突。 事實上,14K仍然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團伙,犯罪活動在世界各地發生。 這使得與歹徒的鬥爭變得漫長而復雜。

亞洲有組織犯罪的演變肯定會對該地區的安全產生深遠的影響。 港台黑幫身上綁著槍、臉上傷痕累累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了。 穿著昂貴西裝偽裝成商人的全新一代犯罪分子正在出現。 犯罪集團的頭目一向擁有務實的頭腦和高層人脈。

這是東亞和東南亞出現的一種新型有組織犯罪。 老式的黑社會時代已經結束,這些新幫派優先考慮與俄羅斯遠東或東南亞建立聯繫而不是香港和台灣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些新的團伙還試圖利用某些國家的不穩定或經濟困難來擴大活動範圍,使瓦解團伙變得越來越困難。

Huang Xianliang

“令人髮指的謙虛咖啡愛好者。食品專家。熱情的麻煩製造者。邪惡的酒精專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