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美出口市場份額正逐步向越南、印度和泰國轉移?

日經亞洲報導,科爾尼年度搬遷指數報告發現,到2022年,從中國大陸進口的商品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將逐漸下降,並轉向低成本市場(LCC),屬於亞洲14個經濟體之一。 由生產變革的浪潮導致中國大陸企業的供應鏈多元化。

亞洲 14 個 LCC 經濟體包括中國大陸、香港(中國)、台灣(中國)、印度、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柬埔寨、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

報告指出,2022年,在對美出口的14個PLC經濟體中,從中國大陸和香港(中國)進口的商品佔化工商品總值的50.7%, 低於 2021 年的 53.5%,並延續了 2013 年以來的下降趨勢。

儘管2022年亞洲14個LCC經濟體對美國的商品出口總值將增長11%,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但中國大陸和香港(中國)商品在該市場的市場份額又跌倒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塊“小菜一碟”的市場份額主要轉移到了越南、印度、泰國……

在解釋這一轉變時,科爾尼報告稱,由於對知識產權問題、定價、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供應鏈彈性的擔憂,許多公司已將其供應鏈多元化,以減少對中國大陸和香港(中國)的依賴。

例如,蘋果和三星電子通過將生產線從中國大陸和香港(中國)轉移到越南或印度,實現了供應鏈多元化。

據光大證券2022年5月的一份報告顯示,在蘋果前200家供應商中,在越南開設工廠的企業從2018年的17家增加到2020年的23家,其中中國企業有7家。

不僅在電子元件製造領域,供應鏈多元化也在紡織領域發生。 這種變化趨勢刺激了柬埔寨等工業化程度較低的國家的發展。

具體來說,2022年,柬埔寨政府公佈了未來3年汽車和電子產業發展規劃,預計投資超過20億美元。

科爾尼數據顯示,2018-2020年期間,儘管起點較低,但柬埔寨對美國的電子產品出口仍實現了128%的複合年增長率。 此外,柬埔寨與泰國、越南和印度一樣,也是最先受益於半導體產業生產鏈多元化趨勢的國家之一。

不僅在越南和印度

據科爾尼稱,墨西哥和美國也是企業尋求生產線多元化的地方之一,除了低成本的市場,尤其是那些希望節省物流和運輸成本的企業。

“對於美國公司來說,將生產帶回國內變得越來越重要,”報告稱。

大多數行業中超過 80% 的受訪公司表示,他們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將至少部分生產轉移到美國。 其中,許多公司所在的行業受益於《降低通貨膨脹法案》和《美國芯片法案》——這兩項法律旨在支持電動汽車和半導體行業。

Kong Zhilan

“咖啡迷。自由旅行專家。自豪的思想家。專業的創造者。經過認證的組織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