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老年投資者不再願意持有股票,儘管他們仍然記得股市的激動人心的開端。 年輕人厭惡風險,有很多其他投資選擇,對買賣股票不感興趣。
厭惡風險
73歲的李繼新先生對早年在中國股市的經歷記憶猶新。 他說,他仍然能聽到尖叫聲,感受到 20 世紀 90 年代初期的興奮。在交易日,汗流浹背的人群湧入證券交易所,向疲憊的經紀人高喊交易指示。
三十年後,李先生的熱情已經消退。 儘管他仍然持有價值8萬元人民幣(約10,932美元)的股票,但他實際上是在等待機會,徹底退出他視為賭博的遊戲。
「我老了,經濟正在放緩,所以保護我所擁有的比賺更多的錢更重要,」這位來自浙江省的前辦公室職員說。 我想平靜地度過我生命的最後幾年。”
葉子 南華早報 (SCMP) 李先生表示,他是中國第一代散戶。 這些投資者在晚年已經放棄了創造財富。
同時,隨著中國社會越來越重視穩定以及對國家成長潛力的信心減弱,年輕人對投資的興趣似乎不如前幾代人。
代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前300隻股票的滬深300指數在2023年下跌了超過6%。10月份,該指數也跌至2019年以來202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全國個人投資人超過2.2億,佔市場投資人的99%。 根據上交所統計,他們持有的股票價值較2021年底下降了75%左右。 不過,散戶對市場的影響力仍然很大。
李先生說:「我的許多朋友和以前的同事在遭受重大損失後離開了市場。 其他人也像我一樣等待合適的時機離開。”
不過,李先生似乎覺得自己還要等上一段時間。 他說:「我買的中油股是40多元/股,這幾天價格已經跌到5-6元/股了。 價格會回到之前的水平嗎?
網路巨頭騰訊目前正在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018年中國股市的個人投資者中,白髮投資者——60歲及以上的投資者佔4.73%。 2022年底,這一比率已降至2.65%。
一項研究顯示,中國的年輕一代也正在遠離市場,因為他們變得更加謹慎,對損失的容忍度越來越低。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 (SAIF) 和 商業 金融嘉信理財 (Charles Schwab) 提出了這一點。
根據兩家機構對年收入12.5萬至100萬元人群的年度調查,今年18至24歲人群中只有17.3%的人擁有股票,遠低於2021年的26.6%。25歲至34歲的人群也大幅下降,從2021年的32.8%下降到2023年的17.9%。
李先生表示,在早期,股市是個難得的快速賺錢的機會,但現在的中國年輕一代已經不再有這樣的機會了。
中國證券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在深圳和上海成立了兩家交易所。 李先生當時的薪水每月不到300元,但他最初的投資高達1萬元。 這筆錢很快就增加了好幾倍,因為當時證券交易所還沒有實施價格上下限機制。
李先生說:「當時在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崛起的背景下,在市場上賺錢並不難。 但顯然現在時代不同了。 »
對市場有利嗎?
其他人指出,如今的年輕人有更多的投資和娛樂選擇。 也許這就是他們對股票不感興趣的部分原因。
居住在上海的 28 歲軟體工程師 Danny Liu 遠離股市,因為「即使是專家也無法從中獲利」。 相反,他像其他同齡人一樣投資於專業管理的基金。
他說:「這些基金的利潤也減少了,但至少我不會失去最初的投資,這樣我每天晚上都能睡個好覺。 如果我有空閒時間,我更喜歡玩網絡遊戲而不是查看價格表。”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部首席分析師錢啟民表示,個人投資人數量的下降對市場來說可能是件好事。
他承認:「事實上,年輕人間接參與 透過投資基金進入股票市場。 讓專業人士做好他們的工作。 當今中國投資活動去個人化的過程與美國和香港的趨勢相似。 »
「市場的散戶越少,效率就越高,」他補充道。 錢先生也建議老年人不要炒股,因為很多人缺乏對科技等新興產業的了解。
李先生表示,幾十年的股市生涯並沒有幫助他實現致富的夢想。 他分享道:「獲利之後,我總是會虧損。 這真的只是一場遊戲。”
“電視愛好者。音樂忍者。業餘旅行狂熱者。培根迷。友好的美食傳播者。自由組織者。經過認證的推特狂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