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論

西洋棋

作者: 張明輝武

博弈論是一種理解和分析衝突情境下個人和群體的行為或決策的方法。 博弈論源自於應用數學和經濟學,基於兩個基本假設。 首先,它假設每個人或一組人都參與遊戲,他們的目標是獲得優勢(透過獲勝或減少損失)。 其次,它認為人類的每一個行為都遵循理性原則,即在做出每個決定之前,個人在做出決定時都會嘗試計算自己的利潤/損失。

遊戲類型
遊戲類型的分類往往基於三個因素:(i)玩家數量,(ii)玩家選擇的策略,(iii)決定遊戲結果的機制基於以上三點,博弈主要有三種類型:a)兩人零和博弈,b)兩人非零和博弈,c)多人非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意味著一個人的勝利意味著另一個人的損失,而非零和博弈則強調博弈對手之間雙贏的可能性。一個人的利益不一定是另一個人的損失,反之亦然:所有參與者都參與其中。遊戲能夠為自己獲得相對的利益。

在玩家參與遊戲的過程中,可以區分出兩種策略:完美策略和智慧策略。 完美的策略是無論對手的行動和反應如何,都能為遊戲參與者帶來最大利益的策略。 簡而言之,無論對手做什麼,勝利永遠是你的。 相較之下,智慧策略旨在將遊戲參與者的風險降至最低,簡單來說,該策略幫助玩家選擇一條安全、風險最低的路線到達目的地。

值得記住的是,博弈論最重要的假設是每個個體在行動過程中的理性。 更準確地說,作者區分了兩種形式的理性。 首先是「個體理性」。 因此,博弈的每個參與者都會盡力為自己謀取絕對的利益,而絕不會關心其他參與者是否會產生同樣後果的「雙贏」。 考慮到這一點,玩家A會不惜一切代價贏得勝利,或至少不讓玩家B、C、D有機可乘。 這種邏輯在「囚徒困境」遊戲(見下框)中得到了最清晰的體現,該遊戲因將博弈論應用於國際關係而聞名。

第二種理性主義被稱為「集體理性主義」。 於是,A試圖獲得利潤,但同時又想知道B、C、D是否有一個雙贏的答案。尋求雙贏的解決方案不僅能讓A獲得利益,還能最大限度地減少A的利益。A的解決方案可能會遭到其他合作夥伴的反對。

這種類型的集體理性引起了國際關係專家的興趣,他們希望了解國家為何採取這種集體理性。 合作 一起。 在非零和賽局中,自由制度主義學派(也稱為 原則 新自由主義)認為,「集體理性主義」是各國組織和參與地區和國際機構的重要原因,因為它有助於降低解決一般性問題的成本和提高效率。 另一方面,它也提供了一個限制損害集體利益的個人行為的框架。

此外,博弈論也廣泛應用於衝突分析和管理。 計算對手的選擇將有助於玩家規劃適當的解決方案來應對他們,並找到最合理的方式來促進他們之間的合作解決方案。 這所學校的經典作品之一是 矛盾策略 由 2005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作家托馬斯·謝林於 1960 年出版。

儘管博弈論具有許多方法論優勢,但除了被認為是分析行為後果的有效研究工具外,它也遇到了許多批評。 一是假設國際政策結果是基於理性主義邏輯,將一個人的動機視為關注自己的得/失。 歷史和許多真實案例都與這個假設有些矛盾。 在許多情況下,最終結果取決於其他因素(通常被認為是「非理性」原因),例如偏見、驕傲、國家形像或對手的意識。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博弈可以概括如下:假設警察逮捕了兩名持有少量毒品的人,可能被判處一年監禁。 警方有理由相信兩人都是真正的毒販,但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指控他們。 如果他們被發現是真正的毒販,兩人都可能面臨最高 25 年的監禁。 警方知道,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簡單證詞就足以判處另一個人販毒罪。 警方表示,如果兩人能證明另一人犯有販毒罪,他們將無罪釋放其中一人。 如果兩人互相作證,他們將被判處同樣的10年徒刑。 警方之所以想出這個計劃,是因為想把他們倆關10年,否則他們倆都只坐牢一年,很快就會出獄繼續參與販毒。

兩名嫌疑犯被關在不同的牢房裡,不准互相交流。 每個囚犯都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如果你告發對方​​,對方將入獄25年,而你將獲得自由;如果你不告發並保持沉默,你將在監獄裡度過一年。 但如果兩人互相指控,他們都將面臨10年監禁。 每個人都想:“我最好報告這件事。” 如果另一個人不舉報而我保持沉默,我們都會入獄一年。 但如果他譴責怎麼辦?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也告發他,我就得坐10年牢,但如果我保持沉默,他就會被釋放,我就會被判25年。 我將成為替罪羔羊。 如果我保持沉默幫他,他一定不會檢舉我吧?

這是獨立理性行為造成困境的典型例子。 對一方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譴責另一方並獲得自由。 第二個最佳解決方案是兩人都保持沉默並被判處一年監禁。 最壞的結果就是互相揭發,被判10年有期徒刑。 但最糟糕的還是因為在別人譴責的情況下保持沉默而被背後捅刀,而保持沉默的人必須入獄25年。 如果各方都選擇對自己最好的解決方案,雙方都會遭受不好的結果。 選擇最好的選擇,即自由,意味著理性的選擇,但如果雙方單方面選擇對自己最好的選擇,雙方都會遭受同樣的不利後果。 如果沒有溝通,合作就會變得困難。 如果他們能談話,雙方都可以同意保持沉默併入獄一年。

然而,即使可以相互溝通,困難的問題仍然存在:信任和可靠性。 在囚徒困境的故事中,每個嫌疑人都可以對自己說:“我們都是毒販。” 我親眼目睹了他做生意的方式。 同意保持沉默後,我們怎麼知道他會不會甩掉這個念頭,說:“啊哈,我說服他保持沉默了。從現在開始,我們會為自己選擇最好的解決方案,不用擔心坐牢。” 」 同樣,在國際政治中,缺乏溝通和信任會導致各國只顧自己的安全,因為他們知道這最終會削弱各國的共同安全。 換句話說,一個國家可以說:“你不武裝自己,我也不武裝自己,我們會永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 但剩下的國家必須捫心自問,是否敢於相信第一個國家所說的話。

——根據約瑟夫‧奈的說法了解國際衝突, 第 16-17 頁

來源: Dao Minh Hong – Le Hong Hiep(編), 國際關係術語手冊(胡志明市:國際關係學院 – 社會與人文科學大學,胡志明市,2013 年)。

[efb_likebox fanpage_url=”DAnghiencuuquocte” box_width=”620″ box_height=”” locale=”en_US” responsive=”0″ show_faces=”1″ show_stream=”0″ hide_cover=”0″ small_header=”0″ hide_cta=”0″ ]

Chen Yaozu

“電視愛好者。音樂忍者。業餘旅行狂熱者。培根迷。友好的美食傳播者。自由組織者。經過認證的推特狂熱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