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於香港「聖地」的點心

香港,一個閃閃發光的海島國家,是東亞美食中不可或缺的點心聖地。 這裡的點心菜餚形狀、大小和價格各異,從路邊蛋糕到豪華餐廳的高級美食。 但問題是:點心和飲茶文化是如何產生的?

香港美食和烹飪歷史的愛好者常常對點心歷史基礎知識的消失感到好奇。 為什麼蛋塔和混合糕(饅頭)不被視為甜點? 為什麼餐廳的點心車突然消失了? 烤西米布丁是怎麼來的? 也許更重要的是,為什麼點心菜單上沒有某些項目?

失落於香港「聖地」的點心

香港一家傳統的點心餐廳,配有推車。 照片:南華早報。

譚國景是香港北角豐盛酒家的總經理,自1954年起從事餐飲業,深諳香港飲茶的歷史。 「1954年,豐成在銅鑼灣開業時,餐廳只有大約14張桌子。」譚國景回憶道。 來吃午餐的人都會點米飯,就像典型的中餐一樣。 點心僅被視為開胃菜。 起初,菜種類不多。 像蝦餃這樣的點心只有六種 [bánh bao tôm]燒賣 [bánh bao thịt lợn]叉燒包 [bánh bao thịt lợn nướng],麻萊果和其他一些簡單的餃子。 我們甚至沒有享受做腸粉的樂趣,當時我們的廚房太小了。 »

接觸過點心車的人都知道,點心車的菜色不分甜鹹之分。 蛋塔會放在載有烤叉燒等菜餚的推車上,而麻來果則與蝦餃和燒賣一起在汽船上供應。 「這是因為推車會運送廚房裡準備好的所有東西,」譚國景說。 因此,服務生推著一車蒸菜,不是排列在鹹味或甜味的菜餚中,而是排列在準備上桌的菜餚中。

目前,香港不少飲茶店已從傳統的推車模式轉向點餐系統,讓顧客依要求選擇菜色。 因此,黃大仙文園餐廳的行政點心廚師解釋了推車消失的原因:「顧客想要的是新鮮製作的點心,而不是推車時間內已經做好的點心。 我們有大玻璃窗,因此食客可以看到廚房並觀看我們準備點心。 因此,我們只按訂單烹調食物,因此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獲得食物。 »

不僅是手推車,其他傳統點心菜餚也從菜單上消失了。 烤西米布丁是香港歷史悠久的美食,誕生於跑馬地山光居餐廳。 譚國景說:「山光酒家自1930年代戰前就已存在,也是我老闆工作的地方。 它實際上是一家旅館,而不僅僅是一家餐廳,因為它有數十間供居民使用的房間。 當時他們從廣州聘請了一位西餐廚師,他做的烤菜就像烤布丁一樣。 是我的雇主決定用西米代替麵粉,並為中餐館的客人準備了類似的布丁。 1953年山光客棧結業後,大部分員工到豐成工作。

失落的點心菜

香港正面臨失去點心的風險。 照片:南華早報。

其他較不常見的點心菜餚包括豬肝燒麥、經典麻萊果和大湯包。 譚國景表示,製作肝燒麥不僅需要花很多功夫,而且由於肝屬於廉價食材,餐廳不能收取很多錢。 而且大湯包無論從工藝或成品上來說,製作起來都特別困難。 譚國景表示:「點心機確保餃子殼的一致性和餡料的完美,使整個餃子在包或蒸的過程中不會散開。

然而,在一些餐廳裡,廚師只是簡單地把大餃子放在湯裡,就可以輕鬆完成挑戰。 對此,豐盛酒家點心師傅文鴻升回憶:「我當時只是一名廚房助理,經常遠遠觀察點心師傅的工作方式,並試圖模仿他用一塊麵團做的事情。 當時,我們甚至不被允許使用真正的成分來鍛煉,因為這會造成浪費。 當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廚師看到你能把麵團做好後,才會讓你到點心櫃檯去工作。 我們在我們的時代做到了。”

Tam 和 So 表示,這些勞動密集點心菜餚從菜單中消失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很難招募學徒。 「我們最年輕的廚師已經 60 歲了。 我們面臨的事實是,十年後沒有人會用傳統方式製作點心。 » 這一直是中餐館面臨的問題,以至於中國烹飪學院(CCI)現在為年輕廚師提供系統培訓,只有完成點心課程後才能獲得國際認可的證書。

此課程培養了多位香港廚藝界的巨星,例如曾憑藉尖沙咀美食榮獲米其林餐盤的Edwin Tang,以及米其林一星級中餐廳Man Ho的主廚Jayson Tang。 。 受到認可和穩定起薪的吸引,CCI 畢業生經常向大型組織尋求其提供的福利和機會。

此外,較大的組織也提供向業內一些最著名的人物學習的機會。 Jayson Tang 和 Edwin Tang 的導師是現任倫敦半島酒店中餐行政主廚 Dicky To Kwok-kim。

香港的點心烹飪產業正處於新舊的結合之中。 新來者必須接受新的職業訓練體系,該體係不承認退伍軍人的標準。 雖然年輕廚師在粵菜和點心方面開闢了自己的道路,但仍然有一些繼承的技能不會傳給下一代。

Shen Jingfei

“組織者。內向。經過認證的互聯網狂熱者。啤酒狂。謙遜的酒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